伴侣不忠又分不掉,要个“保证”有用吗?
摘要: 很多人在发现伴侣出轨时都面临一个选择,分还是不分?究竟要不要原谅?不忠的范畴很大,精神或肉体,每个人面临的具体状况不同:也许是伴侣和同事的暧昧聊天,或是和前任的
很多人在发现伴侣出轨时都面临一个选择,分还是不分?究竟要不要原谅?
不忠的范畴很大,精神或肉体,每个人面临的具体状况不同:也许是伴侣和同事的暧昧聊天,或是和前任的藕断丝连,又或者是跟其他人的纠葛不清,或是有实在性的长期关系。无论是哪种,都会让你感受到巨大威胁感。
当你问身边的人该怎么办,他们会从不同角度给出不同的建议或忠告。你往往会听到无数个版本的利弊分析,理性的、感性的、悲观的、乐观的、宽大处理的、严惩不贷的……然而你还是会陷入深深的纠结,在两个不同的选项中来回摇摆,不知如何是好——选择原谅了,我怎么保证这样的事情不会再次发生?选择分手,我如何确保下一段关系不会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
看清自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发现不忠之后,人们面对的两种选择确实都有不小的挑战:无论是留在原来的婚姻中,还是独自面对全然陌生的生活,需要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内心足够的力量感。分开,独自面对未知的生活需要力量;原谅对方,重新给出信任,同样需要力量。
如果一直以来在亲密关系中只是指望让伴侣带来安全感的话,当亲密关系面对忠诚挑战时,愤怒和受伤之下,隐蔽在内心的想法就会被勾出来:“被抛弃”意味着“我不值得被爱”,“被孤立”意味着“我不属于这里”,“被忽视”意味着“我不重要”,“被比较”意味着“我不够好”,“被掠夺”意味着“我是匮乏的”。
这些感受也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一直以来在意识深处,你认为自己低价值、低力量,没有“造血”能力,而是依靠伴侣来为自己“供血”。我们把另一个人对自己在意、全心全意的程度和自我价值感完完全全地绑定到了一起。
在很多人的内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公式:伴侣在意我的程度×按我想要的方式表达出来=我的自我价值(我够不够好)。这种价值链条会极大地夺走你的力量。
要重建自己的“造血”能力,就必须要把你过去对于亲密关系中相关的信念、执念,把自己的价值绑定在某种特定关系中的价值链条全部打碎重建。这是不容易的,但并不代表做不到。
当这个价值链条因为对方的出轨而被强行打碎时,首先要做的,是借由这个机会,老老实实地面对自己内心隐藏在愤怒之下的挫败感、无力感、那种想抓住却什么也抓不住的感觉。而不是又到过去的模式,试图去控制伴侣感情的走向,或者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与第三者竞争和比较的上面。
很多言论声称,出轨只有0次和100次的区别,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人,千万要坚定地离开!这种言之凿凿预言和建议似乎很有说服力,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它建立在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是孤立的假设之上。当你真的选择相信这种归因方式时,确实会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是无辜的,自然也不需要为事情的现状负责任,而且会感觉命运的不公让自己碰到一个携带这种“基因”的人,除了自责之外,只会感受到深深的无力感。
如果能够带着祝福、平和的态度和对方分开,勇敢地面对未知的生活,也是非常棒的一种选择。这种分开,也会在未来慢慢的成长中获得力量。但如果内心深处还是割舍不下这段关系,想继续走下去,那就借由这段关系好好做自己的功课。
“保证”不是免死金牌
当你决定原谅对方,继续这段关系时,很多人希望能从伴侣那里得到一个保证,保证未来不再和那个人纠缠,能断的彻彻底底干干净净。因为人们相信,这样自己的伴侣才会把所有的心思都全心全意放在你这里。
但真的是这样吗?在你们刚刚在一起的时候,你们有过很亲密的阶段,但是为什么还是一步一步走向疏离了呢?到底是你们关系上的疏离造成现在的状况,还是真的只因为出现了一个人,所以才变得疏离?
另一方面,当人们选择原谅时,很容易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道德优越感“施舍”给对方:仿佛给了对方一个巨大的恩惠,同时还会伴随着一个附加条件——要求对方保证彻底跟那个人断开,且永远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而我想说的是,就算对方真的愿意给出这样的保证,但这个保证真的有意义吗?
要求一个犯错误的人给出一个“再也不犯错的保证”这种做法非常普遍,所以几乎没有人质疑这种做法是不是真的有价值。事实上,要求“保证”,其实是占据某种优势的人,向另一方强行索取的行为。
喜欢赌咒发誓的人,之所以会这么干,是因为身边的人吃这一套。越是没有安全感的人,越喜欢控制,也就越喜欢要到一些保证,无论是文字的还是口头上的。似乎得到了一个保证,就真的得到了感情的免死金牌。
事实上,承诺和保证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人的内在是有很多分裂的:内在父母,内在小孩,社会人格,阴影人格都在不断冲突和拉扯。保证的时候是真心的,做不到也是真心的。“鬼使神差”这个词就是在形容那些被内在不知名的力量控制时的状态。
当你告诉对方,“我可以原谅你,但你要保证以后……”,这其实是一种诱惑:对方为了取悦你或者急于获得原谅时,会冲动给出你想要的承诺,并不会真的去清晰的评估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到(或者面对你根本不敢说真话)。
当你用这种诱惑要求对方进入一个自己能力根本无法涵盖的范畴时,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对方的力量感。而对方会因为自己一次又一次的食言而感到愧疚、对自己感到无力和憎恨,甚至破罐破摔,彻底放弃,内心会对你给出的诱惑产生巨大的愤怒,而这种愤怒也会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你身上。为了增加一点点自己对未来的信心而索取的一个保证,对你们的关系并没有正向的作用,只会让你们之间彼此的不信任和怨怼加深而已。
给出信任是内心强大的表现
我们需要明白,有意愿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信任同样也是种能力,不是想信任就能信任的,否则就会出现极不稳定的剧烈反复:某个状态好,能量高的时候感觉可以给出信任,然而下一刻,有任何和你期待不符的事件发生时,所有的怀疑、担心又涌现出来,头脑演绎出的故事又变得那么真实。在这一刻,你的信心是无法持续的。自己给不出来,期待别人能给你,最后发现只会彼此都更加失望。
所有的信任都来自自己内心有种坚实强烈的笃定感,能给出信任,是内心强大的表现。当你对自己都不相信,能给出的信任,事实上都是被包装过的控制。这种信任给得越多,身边的人压力越大,而你每给出一次信任都会带着浓浓的付出感,进而会提高对对方的期待值。你内心深处的潜台词是:“我都这样宽宏大量了,你难道不应该感恩戴德,表现出我想要的样子回报我吗?”
然而,很多人在假信任却不自知,最后他们会非常受伤,“我这么信任他(她),他(她)却一次又一次的辜负我。”这种一直在假信任的人,不仅会感觉被伴侣辜负、朋友辜负,甚至会感觉整个生活都辜负了自己。要知道,从一开始你用信任作为筹码要求对方给出一个“保证”,这种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先面对自己的不安全感,面对自己的力量感目前尚不足够,承认它,把责任收回来。
你可以告诉对方:我不需要你保证什么,我不能要求你做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就像我不能保证任何时候我都永远能接纳你或支持你。这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功课,让我们彼此给对方更多的时间和耐心一起去成长,去寻求支持。我相信,如果我们能跨越这件事变得再次亲密时,我们都会变得更加成熟和更有力量……当你能说出这些话时,哪怕只是在心里说出这些话,你对自己和未来的信心都会扩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周梵)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