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五年时间建成国际地球大数据科学中心
摘要:人民网北京2月13日电(赵竹青)“大数据已成为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12日,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战略性先导科
人民网北京2月13日电(赵竹青)“大数据已成为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12日,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计划用五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地球大数据科学中心,为“美丽中国”、“一带一路”等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世界各国对大数据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数据已成为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对大数据这一战略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已是迫在眉睫的国家重大需求。
专项负责人郭华东院士表示,“新形势下国家提出的‘美丽中国’、‘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全球治理等理念,都迫切需要在中国、区域及全球层面上,提供基于地球大数据的环境资源综合信息以用于精准评价及宏观决策支持。”
郭华东介绍,地球大数据是具有空间属性的地球科学领域大数据,具有海量、多源以及更精准、更科学、更及时的独特优势,对于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型国家战略资源。
“然而,目前我国乃至全球还普遍存在着数据共享政策不完善以及资源分散、重复布局、成果显示度不够等情况,海量数据的低效应用成为当前我国地球科学领域乃至整个地球科学界面临的严峻问题和技术瓶颈。”郭华东说。
据了解,“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包括科学工程总体、地球科学小卫星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数字一带一路、全景美丽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三维信息海洋、时空三极环境、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共九个项目。专项为期五年,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国际化、开放式的国际地球大数据科学中心为目标,致力于推动并实现地球大数据技术创新、重大科学发现和一站式全方位宏观决策支持。
专项将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问题,形成资源、环境、生物、生态等领域多学科融合、独具特色的地球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成为支撑国家宏观决策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大数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构建大数据驱动的、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全景展示和动态推演“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过程与态势,实现对全景美丽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精准评价与决策支持;探索形成大数据驱动、多学科融合的科学发现新范式,力求在资源环境、海洋、三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该专项还是一个跨越多个领域和学科的融合性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牵头实施,国内外共有129家单位参加,总计1200余名研究人员。团队汇聚了中科院在地球大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技术方面的主要专家力量,专业涵盖对地观测、信息科学、生态学、大气科学等十余个研究领域。
白春礼表示,希望通过“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的实施,能够切实满足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提供决策支持,为科学家跨学科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为相关领域科技成果提供展示窗口,为社会公众提供科普服务。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