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的磨刀老人
摘要: 晚报首席记者 高琳琳 文/图本报讯 “我也不为挣钱,闲来没事打发时间。没想到,这一磨就是10多年。”昨日上午,在市天中山大道西侧一小区,正在给居民磨刀的老人
晚报首席记者 高琳琳 文/图
本报讯 “我也不为挣钱,闲来没事打发时间。没想到,这一磨就是10多年。”昨日上午,在市天中山大道西侧一小区,正在给居民磨刀的老人高林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老人慢悠悠地磨着刀,时不时地回答小区居民的问题。
晚年捡起老手艺
年近七旬的高林老家在汝南县,以前在工地上打工。后来,他搬到市区生活,加之年纪大了,工地的工作无法适应,就转行做起了磨刀的生意。
转行时,高林快60岁了。他说,他一辈子劳动惯了,闲在家里不适应,还不如出来走走转转。
就这样,一辆自行车、一条板凳和一块磨刀石就成了高林糊口的家当。干了一辈子农活,又在工地上忙碌,高林双手长满了老茧。
记者遇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小区门口磨刀(如图)。“他们只管把刀送来,到时间了过来取就行。我坚持放平了磨刀,这样磨出来的刀用上几个月也不会钝。”高林很健谈。
在他身旁,一块厚约3厘米的磨刀石十分崭新。他说,这些年,他已经用坏了很多磨刀石。这块磨刀石是他新买的。
说起自己捡起的这门老手艺,高林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常能看到在房前巷口吆喝的磨刀老人,如今城市里很少看到了。刀用久了就会钝,日常做饭的家庭都需要磨刀。但磨刀工作辛苦,收入又低,很少有人愿意从事。他给别人磨刀既是想解决居民生活中的难题,同时也希望这门老手艺能继续传下去。
走街串巷发挥余热
高林磨一把菜刀需要近30分钟。坐在小区门口,虽然不时刮来一阵寒风,但是他的额头上却有汗珠。
经过粗磨、精磨等工序,高林用手指在刀刃上试了试,很锋利,才用水把磨刀石冲干净,开始磨另一把刀。
高林说,每天吃过早饭,他就带着工具出门。一把刀收费5元,一天最多能磨10把刀。效益好的时候,他能收入七八十元钱。
虽然收入不多,但高林觉得磨刀挣的是力气钱,而力气用了还有。
高林磨起刀来得心应手,不同的刀磨法也不一样。他曾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把一把钝刀磨得很锋利。
“我磨刀的时候,一般都让他们过一会儿再来取。”高林说。
平时,高林都是一个人,伴随他的只有沙沙的磨刀声。磨刀过程中,高林经常用手指试刀刃,所以手指上划痕累累。有些钝刀刚送来的时候,他还会直接把刀口放在掌心上试划几下,然后确定刀的磨法。
收入不高,走街串巷又十分辛苦,高林却乐在其中。他说:“再小的生意也要讲诚信,把他们的刀磨得快,以后他们还会来找我。”
小区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像高师傅这一代的磨刀人年龄都大了,现在的年轻人又不愿意学这个手艺。看来,这个手艺以后可能面临失传。
责任编辑:db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