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勾起幸福回忆
摘要: 晚报首席记者 高琳琳通讯员 刘 鑫上世纪80年代的结婚照片(资料图)。“这张老照片让我想起自己当年结婚的情景。我结婚时,家里穷,屋里仅有的家具还是借的。”
晚报首席记者 高琳琳
通讯员 刘 鑫
上世纪80年代的结婚照片(资料图)。
“这张老照片让我想起自己当年结婚的情景。我结婚时,家里穷,屋里仅有的家具还是借的。”昨日上午,在市中华大道中段公牛运动城四楼展厅,张瑞站在一幅照片前久久不肯离去。
记忆中的婚礼
家住驿城区人民街道健康社区的张瑞今年已经60岁了,退休后经常和邻居们到广场散步、打球。前几天,她和朋友到公牛运动城打乒乓球,被球馆周边的老照片吸引了。
“你看这对新人结婚的照片,当年我结婚时还不如他们,家里的桌椅都是借的。”张瑞说,看到王留群老师拍的照片,让她想到了当年的自己。她的老家在农村,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还比较落后。丈夫委托媒人到家里提亲,父母商议后同意了这门婚事。结婚前,张瑞和丈夫见过两次面。
礼尚往来,自古就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习俗,从古衍变至今,是民间往来传达友谊、情感的一种方式。农村结婚办喜事,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过来随个礼。不管钱多钱少,钱到捧钱场,人到捧人场。钱多钱少都是情,来的都是客,礼当上宾招待。
张瑞回忆,那时农村结婚,亲戚朋友、邻里随的礼钱大都是几元,10元钱算是大礼了。办喜事少不了麻烦左邻右舍,大家忙前忙后。
由于丈夫家中姊妹众多,张瑞结婚时,除了一张用杨树做的大床,屋里的桌子和板凳等都是借的。陪送的嫁妆中,母亲送她的一个暗红色的大木箱最为珍贵,至今她还保留着。在那个年代,暗红色的大木箱是屋里最为耀眼的物件。
珍惜新生活
对于不同年代的婚礼,“嫁妆”、“聘礼”是不可缺少的。张瑞说,妹妹嫁到了县城,嫁妆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那时,谁家有了这“三转一响”,就是过上了“小康”生活。这些物品是那个时代居民所拥有的最大财富。
上世纪80年代初,很多农村家庭买不起电视机。电影几个月才放映一次,对农村年轻人来说是奢侈品。如果偶尔来一个耍猴的、变戏法的或者炸爆米花的,孩子们都乐坏了。
很多时候,张瑞羡慕妹妹家的生活,也希望自己能过上那样幸福的日子。后来,张瑞和丈夫来到驻马店市区打拼,从一开始的小买卖做起。如今,她也拥有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这时,她才感觉当初的羡慕只是井底之蛙,生活在城市中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
1月1日是她和丈夫的结婚纪念日。孩子提议让他们补拍一套婚纱照,但是张瑞没同意,一是年纪大了不想折腾,二是当年的那种幸福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张瑞说,现在的婚礼越来越讲究情调、个性、排场,豪华车队、高贵服饰都成了炫耀资本。婚前拍照、婚后蜜月,所有的开支要上万元。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她认为提倡勤俭节约还是很重要的。这些老照片不但能唤起大家的回忆,同时也能提醒我们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应该更加珍惜。
责任编辑:db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