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散文看余永亮
摘要: □叶雨几年前,在柳色文苑网一连看到《品“搜庵”》《也说秦香莲》等好几篇关于解读豫剧大师崔兰田舞台艺术的文化散文,写得干净隽永,极富见解。猜想作者一定是
□叶雨
几年前,在柳色文苑网一连看到《品“搜庵”》《也说秦香莲》等好几篇关于解读豫剧大师崔兰田舞台艺术的文化散文,写得干净隽永,极富见解。猜想作者一定是位深谙戏剧的老者。后来,某次柳色文友活动,听人介绍才知道眼前这位白净的年轻人就是那位系列“品崔”散文的作者。看他笑微微的模样,我冒昧地问他是哪年出生的,他说,1980年。我不禁惊讶——在戏剧日渐式微的今天,竟还有年轻人喜欢戏剧!
后来接触渐多,知道他是职业麻醉师,同时兼任多所中小学校写作讲座的主讲,业余以散文写作为乐,戏剧赏析只是他的书写内容之一。于是,我有幸阅读了他许多散文作品。于是,我有幸了解了他生活工作与情感的点点滴滴——
《他的“初吻”不属于我》中,“我”暗恋女友为抢救病人的奋不顾身;《抬着担架下楼梯》中,“我”和“我”的同事对病人关爱的无微不至;《温软的心》中,榜样之于“我”成长的推升,《十字伤疤》《雪夜急诊》等篇目展示的医患挚情,《痛或不痛》中的愤懑与纠结……当然还有其他许多篇什。
由此,我读懂了永亮,读懂了永亮散文的内涵:永亮的散文除了有文化外,还有真情和温暖。永亮散文于细腻深挚的真情实感中散发着青春的生机;于娓娓道来中张扬着大爱和悲悯;于温婉含蓄中透射着直达人心的喝问;于一咏三叹中倾诉着他对传统文化之美的眷恋、对父子师生血肉真情薪火相传的赞美、对社会进步的喝彩、对某些社会现象的不齿与愤懑,还有因无尽乡愁、四季轮替而兴起的喜怒哀乐。永亮的写作题材仿佛无边无际,永亮一直在用他独特的感受向我们展示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论解析崔派豫剧还是记录人生轨迹,无论写景还是抒情,永亮的立意与选材始终站在他的平民立场上,以社会一员的体验书写着与此伟大时代共同前行的喜怒哀乐。我以为,永亮散文中的某些元素足可以补充正史之不及,让未来人从中了解仅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实细节——比如《给父亲送水》,比如《记忆中的一年级》《灯下絮语》,比如《“白马”前的温暖记忆》,还有《这点儿委屈算什么》……
2017年最后一天,柳色文苑又办一次AA制小型聚餐。永亮捧出他的散文集《温软的心》让朋友们“雅正”,我有幸得了一本。急切浏览,文心出版社出品,装帧端正而朴素,内页舒朗可观。虽说现在出书不难,但是作为一个徜徉于主流文学圈之外的青年作者来说出书仍非易事。我为永亮贺喜!
与那些或故作高深,或弄风吟月的作者不同,永亮的作品既有文气又接地气,清浅而不直白,流利而不华丽,字字句句皆出于心声。以我对天中散文的了解,完全可以列入本市散文第一方阵,即使与那些被批评家们广泛赞誉的明星写手比也不逊色。如果一定要挑毛病,也许是他过度追求朱自清先生那种腻人的“美文”特质之故,其作品锐度尚显不足。文学,不仅要“美”,还要有力。就“力道”而言,不但要有催人奋发的“力”,给人温暖的“力”,还要有砭人肌骨、催人觉悟的“透视力”,纠错除弊的“批判力”。如此才算发挥了文学的全部功能。此类“力道”虽然已经存在于永亮作品中,窃以为仍显薄弱。希望永亮在以后的写作中予以参考。其实,无需我多言。永亮已经是“河南省青年作家三十强”了,早已不需要我指手画脚。
谨以此祝贺余永亮出书,并希望有更多的文学青年像永亮一样为天中文学增光添彩!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