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满田畴”重现紫鹊界梯田
摘要: “水满田畴”冬季景观重现湖南紫鹊界景区。 毅然摄
![]() |
“水满田畴”冬季景观重现湖南紫鹊界景区。 |
湖南紫鹊界梯田起源于先秦,盛于宋明,已有2000余年历史,是南方稻作文化和苗瑶山地渔猎文化交融糅合的历史遗存。它集自然美、古朴美、形态美、文化美于一体,享有“梯田王国”之美誉。
从秦朝起,祖先们就开始把高山开凿成一丘丘梯田,依山而居,世代耕种。冬季的紫鹊界梯田,小如碟、大如盆、长如带、弯如月,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甚是好看。
梯田冬天要冬浸,自古就有这样的传统耕种方式。据当地的老人介绍,冬浸是紫鹊界先民的一种劳作习惯,有利于土壤的“呼吸”。历经一个冬天的冬浸,可以把田间的虫害全部冻死,更有利于来年的收成;冬浸后的梯田,只要用耙简单地耙一下,就可以插秧了,大大减轻了来年耕种的工作量。
冬季“水满田畴”对于种田的农人是非常必要的,过了金秋时节,稻谷收回粮仓,农人们就开始在田间忙碌起来,层层叠叠的梯田,每一条田埂上杂草丛生,农人们的第一步就是清除田埂上的杂草。
农人们用最原始的人工方式割除田埂表面的杂草,草的根是必须留下来的,用来保护和巩固田埂,防止冰冻时期田埂坍塌。接着,农人们开始对每一丘梯田展开犁耕、蓄水等工作。蓄水是紫鹊界梯田冬浸中最关键的一环,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现如今,紫鹊界还是延续最原始的方式引水,用掏空的山竹把泉水直接引到梯田里。
种田是件苦差事,尤其像紫鹊界这样的山区梯田,几乎只能靠纯手工劳作。种了一辈子田的老农人奉老告诉笔者,紫鹊界的梯田是沙壤土质,需要每年持续耕作方可保持水土,否则田坎垮掉要花成倍的成本修复。梯田的自流灌溉环环相扣、节节相通,一丘田不保水会影响下游田的保水。
由于气候因素,紫鹊界梯田每年只能种一季水稻。即便只种一季,也要花上整整一年的功夫去备耕。梯田亩产大约只有平原地区的六成,除去种子、农药、化肥的成本,所剩无几,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不愿在家守着种田。
“能种多少,就拼了命也要种。”“留住梯田,还能让大家记住自己的根。”“我不能当历史罪人,荒了老祖宗留下来的田。”看着紫鹊界8万亩梯田,奉老满怀深情地说。在紫鹊界,像奉老这样朴实的梯田守望者,还有很多很多。
年复一年,他们用最原始的劳作,守望着土地、也守望着梯田。他们内心有个愿望,希望旅游能给种田带来更多的收入,希能年轻人能回到村里种田,希望留守的孩子以及垂暮的老人有人照看,希望田垄里的水一丘丘、一年年流下去……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开始关注紫鹊界的生态农业,“e农计划”、“梯田认租”等公益活动走入紫鹊界,让山里的农产品飞入城里百姓家。2017年第四个全国扶贫日,湖南卫视快乐购帮紫鹊界的乡亲卖紫米,一天就卖掉了10多万斤。
改变正在慢慢发生,给这千年梯田注入新的活力。很多城里人结伴到梯田旅游,很多外地人甚至外国人来这里体验农耕文明。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2017年11月,紫鹊界梯田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紫鹊界目前正在打造农业旅游研学基地。
“水满田畴”景观在这个冬天重现紫鹊界梯田,令游客们耳目一新。“水满田畴”景观再现,农人们对来年的收成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