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坐无人驾驶公交车还不到时候
摘要:□ 郑清源日前,一则“别了司机!深圳宣布无人驾驶公交车正式上路”的消息,迅速引发行业热议。有媒体不无欣喜地称,深圳无人驾驶公交车上路是中国首次、全球首例
□ 郑清源
日前,一则“别了司机!深圳宣布无人驾驶公交车正式上路”的消息,迅速引发行业热议。有媒体不无欣喜地称,深圳无人驾驶公交车上路是中国首次、全球首例在开放的道路上进行智能驾驶公交运行。不过,据相关媒体求证,深圳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目前还处于数据采集试运行阶段,属于“配备驾驶员、试验线路、只针对特定人群开放”,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作为人工智能深度应用的前沿,无人驾驶无疑是当下的风口之一。通过无人驾驶,未来可以构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人们之所以对无人驾驶寄予厚望,是希望通过技术来解决目前人类交通面临的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讲,深圳无人驾驶公交的路测并没有脱离这样一种愿景。可以说,它是中国在探索无人驾驶汽车道路上的一次有益尝试。但目前,无人驾驶技术仍旧只是小范围内在特定情形下的应用。
近些年,无人驾驶的测试车型有不少集中在客车领域,且多以服务公众出行为目的。在全世界范围内,美国、法国、英国、荷兰、新加坡等国家都在研发或测试无人驾驶客车,仅我国就有宇通、金龙、金旅、安凯、福田、中车电动等客车企业涉足无人驾驶客车领域,不少企业的产品也进行过开放道路的测试。可以说,深圳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并不是国内首次,更不是全球首例测试,无需过分夸大。
需要指出的是,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人驾驶比自动驾驶更高一级,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是无人驾驶。确切地说,当前的自动驾驶应该叫“辅助驾驶”,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测试方将其定义为自动驾驶的原因之一。当前,无人驾驶汽车还停留在试验或试运行阶段,还需要通过路测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远远没有到普及的时候。
笔者认为,尽管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进程加快,但在不讨论技术障碍的前提下,仍旧面临不少问题。
首先,是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合法性问题。我国2011年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没有把无人驾驶的问题纳入考虑,根据现行法规,机动车必须由合格的驾驶员按照规定进行驾驶。按照深圳无人驾驶公交测试方的说法,目前运营车辆都拿到了有效期为三个月的无人驾驶临时牌照。对于三个月后是否能合法上路,还要视情况而定。此前,百度就因无人驾驶汽车上北京五环路行驶收到交警部门的罚单。要让无人驾驶真正进入应用,道路测试不可或缺,相关法规的缺失,无疑会阻碍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
其次,无人驾驶还面临公众接受程度的问题。再聪明的人工智能算法也存在边界,而无人驾驶要面对的是开放、动态的现实环境。虽然人们对科技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但要让他们真的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一辆没有司机的车辆,难免心生顾虑。此外,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更会将无人驾驶汽车推向伦理与道德无解的窘境。
细究之下,无人驾驶涉及消费者接受度、技术攻关、社会生态体系、合法性、基础设施等维度的整合,而这背后是整个社会形态因人工智能技术的提高而做出的变化。“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深圳无人驾驶公交车的测试,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到这场科技变革的大潮中,这也让未来无人驾驶的实现有了更多可能性。
责任编辑:zwj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