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手 条码支付告别“无证驾驶”
摘要:进行额度分级管理 加强技术风险防控央行出手 条码支付告别“无证驾驶”张莫 快速发展的条码支付业务将告别“无证驾驶”,迎来监管规范。人民银行27日正
进行额度分级管理 加强技术风险防控
央行出手 条码支付告别“无证驾驶”
张莫
快速发展的条码支付业务将告别“无证驾驶”,迎来监管规范。人民银行27日正式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并配套印发安全技术规范和受理终端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规范》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者合法清算机构处理,支付机构还应符合相应的业务资质要求。为消费者提供条码支付付款服务的,应当立足于小额、便民市场定位,按照风险防范能力等级,对条码支付额度进行分级管理,在风险防范和支付便捷中取得有效平衡。
值得关注的是,《规范》提出“对消费者使用条码支付付款进行交易限额管理”,建立了动态条码支付的风险等级与对应的交易限额:对于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种(含)以上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条码支付交易限额由市场主体(银行、支付机构)与客户自行约定;对于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单个银行账户和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限额5000元/天;对于采用不足两类有效要素验证的,业务限额1000元/天。对于静态码,则不区分交易验证方式,均为限额500元/天。
有人担心对静态码日均500元的扫码限额规定会影响用户体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表示,在此前的试点应用中,条码支付风险乃至用户资金损失多发生于“主扫”,特别是“主扫”静态条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这一规定对用户的支付并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反而能够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商户事先贴在墙上的二维码是静态的,其安全性远低于手机上实时生成的动态二维码。
董希淼表示,央行此次提出的关于条码收单等相关要求,只是重申《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等已有制度,并非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技术方面的规范,符合条码支付技术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