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县区 开发区

装满愿望的黄书包

2017-11-29 08:58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db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晚报记者张丽丽 袁 敏提起黄书包,出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恐怕都不陌生。一个黄书包,珍藏着一段历史的痕迹;一个黄书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昨日,市民李秀华说,那

 晚报记者张丽丽 袁 敏

提起黄书包,出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恐怕都不陌生。一个黄书包,珍藏着一段历史的痕迹;一个黄书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昨日,市民李秀华说,那时,在学生中间,谁有一个黄书包是非常自豪的事情,黄书包里装满了自己的美好愿望。

童年的书包梦

李秀华今年45岁,是开发区金河街道东高社区居民。新房子装修好了,他们准备搬到新房子居住。当天上午,李秀华在家里收拾物品时,在柜子里发现一个泛白的黄书包。看着柜子里那个泛白的黄书包,心中那根沉寂已久的琴弦又被拨动起来,她想起了自己童年的书包梦……

李秀华出生在正阳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时,家里孩子多,大家穿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李秀华说,家庭生活拮据,能上学就是梦寐以求的事情。那时,同学们背的书包大都是家人用旧衣服改的,个别的还带着补丁。

“记得从入学起,我用的书包就是哥哥姐姐用过的,不仅旧,而且有补丁。虽然不情愿,但能进入学校学习是最高兴的事情。”李秀华说,那个旧书包是母亲用一些布头拼接起来的,花色不一,厚薄不等。母亲将每块布头都剪成三角形,然后拼成长方形,再拼成五颜六色的书包。

李秀华告诉记者,她母亲的针线活儿很好,缝制的书包总能吸引邻居们的目光。很多邻居都跟母亲学着缝制这种拼接书包。

“这样的书包着实好看,可是等到我背的时候,就有些旧了。”李秀华说,虽说背着哥哥姐姐用过的旧书包,但与背着用废旧衣服改制书包的其他同学比起来,她很自豪,但是她的心里总是向往背一个黄书包。

“我有意无意向母亲表述过自己的这个愿望。然而,母亲每次均以我的书包还能用为由拒绝。”李秀华说,她心里想,要是能背着黄书包去上学该有多神气呀。

难忘的黄书包

那个年代,别说黄书包,就是一个用新布做的书包,也是让人羡慕的。当时,黄书包是受人瞩目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

“二舅从部队回来探亲时,背着一个黄书包,我跟着抚摸了好久。一根长短能伸缩的宽背带,可以斜挎,也可以搭在肩上。”李秀华说,二舅说这种书包是帆布做的,很耐用,如果用得小心,三年五载也不会破损。

“二舅看出我羡慕的眼神,但是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叮嘱我好好学习。”李秀华说,二舅回部队没多久,给她寄回来一个崭新的黄书包。当收到梦寐以求的黄书包时,她激动得恨不得跳起来。晚上,她抱着黄书包睡觉,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上大学时还背着这个黄书包。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背着黄书包在村里转悠了一圈,很多小朋友跟在我身后。自从背上黄书包,我感觉自己很神气。”李秀华笑着说,到了学校,她便成为同学们追逐的对象。很多同学巴结她,把自己带的连环画借给她看,目的就是借她的书包背一次。

“那个年代,学生的课本很少,一个黄书包可以将铅笔盒和书都收入其中。”李秀华说,黄书包里并排放两本书,撑得满满的,往肩头一挎,真的很有范儿。

有了黄书包,李秀华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黄书包陪伴她读完小学、中学。后来,虽然黄书包有些破损,但是她舍不得丢弃,一直保存到现在。李秀华说:“黄书包里装满了儿时的愿望。”

责任编辑:db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