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抢购,谨防被骗
摘要:胡殿文“双十一”临近,网购渐次升温,网购骗局也不期而至。双11前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相关报告,对电商领域存在的信用风险做出预警。大量的案例告诉人们,诈
胡殿文
“双十一”临近,网购渐次升温,网购骗局也不期而至。双11前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相关报告,对电商领域存在的信用风险做出预警。大量的案例告诉人们,诈骗突如其来,让人猝不及防。一不小心,你就会上当受骗。未雨绸缪,你要有心理准备——网购有风险,消费需谨慎。
上网随便百度一下,案例多了去了。
——女子网购申请退款却被盗3万,“剁手党”谨防这骗局。“网购的衣服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现在需要召回。”家住杭州的钟女士,接到淘宝客服的电话,说是让她提交退款申请,好把货款退还给她。钟女士一核对,订单号、衣服款式、淘宝号都是正确的,就按照客服的指示,点击退款链接,输入自己的相关信息,等待货款退到自己的账户。可没多久,钟女士却收到了银行转账短信,自己的农行卡被转出3万多元,“是诈骗!”钟女士恍然大悟。
——“网购骗局”升级版套路深 ,不要账号密码骗走17000元。网上购物后,江苏启东的印女士接到“网店客服”电话,称因误操作,帮其开通了相关银行业务,如果不关闭每个月会自动扣款500元。这是真的吗?印女士信了,最终被骗17000元。江苏警方提醒,这是网购骗局升级版,谢伏瞻不要被对方的言语给吓住。
11月初,太原市警方从近期所破案件中梳理出四大骗局,提醒消费者网购时提高警惕。首先,红包、二维码、朋友圈成为消费者接触最多的诈骗渠道。“双十一”临近,不法分子借机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平台派发虚假红包,或者假冒卖家的二维码,传播木马病毒,套取个人信息,盗取银行账号。其次,扮演客服诈骗。“双十一”抢购高峰期,网页容易出现打开慢、网银交易延迟等现象,骗子会冒充客服,以“调单”“卡单”、机器故障为借口欺诈消费者,取得信任后要求用其他办法转账,以此骗取钱财。再次,钓鱼网站诈骗。不法分子通过制作与正规购物网站风格十分类似的“克隆网站”误导消费者,通过植入木马病毒或诱骗消费者,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从而盗取钱财。最后,不法分子还会冒充快递人员。不法分子冒充快递工作人员以快递丢失或损坏为由,让消费者按其提示操作,诱骗消费者步入骗局;或者让消费者将电话转到“某某公安局”清查账户,将消费者资金转走。
旧骗局尚未清除,跨境消费额度“被透支”和社交电商“信任危机新型网购风险又现身。浏览新闻报道,长点见识确有必要。新华社发文《拷问网购安全:“老骗术”犹在,新风险又来》提醒——根据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的数据,朋友圈购物、微商购物已成为网购主渠道之一,其显著特点是熟人消费。报告提醒,部分投机分子以次充好,暴利定价,通过各级微商和个人,将三无产品卖给消费者,并有可能异化为传销活动。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副司长陈洪宛说,将充分利用双11推动电商领域诚信建设,包括开展电子商务领域严重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完善电商领域信用记录等。
筑牢网购安全大坝,需要监管和自律并重。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监管,要突破地区局限和传统管理方法,探索税收监管、质量监管、打假监管与电商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共治格局。这里,电商责无旁贷。去年10月,阿里巴巴、京东等8家互联网企业成立“反炒信”联盟,共享信用信息,联手打击刷单炒信行为。截至目前,已在“信用中国”网站公示五批“炒信”黑名单,近期又有7家互联网企业加入联盟。规范网购市场秩序,还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正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电子商务法草案第二次提交审议。
责任编辑:df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