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加速 清盘基金增多
摘要: □本报记者 黄淑慧10月份以来,进入清盘程序的基金明显增多,先后有超过10只基金发布合同终止公告或风险提示公告。今年以来,已有超过60只基金公告清盘或进入清盘程序,基
□本报记者 黄淑慧
10月份以来,进入清盘程序的基金明显增多,先后有超过10只基金发布合同终止公告或风险提示公告。今年以来,已有超过60只基金公告清盘或进入清盘程序,基金产品的新陈代谢速度明显加快。
基金清盘明显提速
10月10日,交银施罗德的一则公告拉开了10月基金清盘密集期的序幕。公告称,根据基金合同等相关规定,交银瑞安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于10月9日登记机构完成开放期最后一日后,出现触发基金合同终止的情形,该基金于10月9日起进入清算程序,基金合同终止。
此后,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公告进入清算程序。财汇金融大数据终端显示,截至10月26日,继交银施罗德瑞安之后,10月以来已经陆续有泰达宏利收益增强债券、招商招熹纯债、嘉实稳康纯债、交银丰泽收益、中融盈润债券、招商睿乾混合等基金发布基金合同终止及基金财产清算的公告。同时,融通通泽、华夏鼎新债券等基金发布了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公告,并拟审议关于终止基金合同有关事项的议案。
此外,德邦纯债9个月定开、景顺长城景盈汇利债券等基金也先后公布了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风险公告。
经统计,截至10月26日,10月以来进入清算程序及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的基金数目已经超过10只,与今年前期相比提速明显。统计显示,今年7月、8月、9月份公告清盘或拟清盘的公募基金数量分别达到13只、13只、11只,大幅超越上半年数量总和的20只。
自从2014年9月业内首只基金——汇添富理财28天债券型基金清盘以来,2014年-2016年基金清盘数量分别为4只、31只、18只。而今年以来已有超过60只基金公告清盘或进入清盘程序,清盘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短命”基金增多
从清盘基金的类型来看,债券型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居多。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以来,由于债市调整、监管趋严等因素,委外资金撤离所导致的“迷你基金”数量增多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基金清盘趋于常态化,基金公司对于旗下基金清盘的接受度逐步提升,清盘基金中,次新基金明显增多,一些基金成立不足一年甚至不足半年也即宣告清盘。
以10月份进入清盘程序的几只基金为例,交银瑞安成立于2017年3月2日,中融盈润债券成立于今年3月29日,景顺长城景盈汇利债券成立于今年5月23日,嘉实稳康纯债成立于2017年6月13日,招商睿乾混合成立于2017年7月21日,成立时间均较短。
不过这几只基金不是最“短命”的。今年9月19日,德邦锐祺债券发布公告,基金正式进入清盘程序。这只基金成立于今年6月21日,至公告清盘仅仅成立90天,也成为史上寿命最短的公募基金。
对此,不少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运营“迷你基金”占据了公司不少资源,综合考虑维护成本和收益因素,选择尽早终止合同是较为理性的选择。不仅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而且腾挪出的资源也可以被重新分配到公司其他优质基金身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从行业角度而言,大量“僵尸基金”被清理后,也有助于持有人作出更好的投基选择。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中国经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