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因非遗彰显引人入胜的魅力
摘要:探访驻马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综述驻马店因非遗彰显引人入胜的魅力□晚报记者 张广智/文 王仲华/图在整个中国文化版图中,代表中原的河南文化都是深沉而厚重的
探访驻马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综述
驻马店因非遗彰显引人入胜的魅力
□晚报记者 张广智/文 王仲华/图
在整个中国文化版图中,代表中原的河南文化都是深沉而厚重的。驻马店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的众多文化名人,也因之更可以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之中”。
位于河南省中南部的驻马店市,因历史上设皇家驿站而得名。驻马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盘古创世纪活动的核心区域,是轩辕黄帝的夫人嫘祖的故里,是战国时期闻名天下的兵器制造中心。汝南县、上蔡县、泌阳县、平舆县、遂平县、西平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中国重阳文化之乡”“中国盘古圣地”“中国车舆文化之乡”“中国女娲文化之乡”“中国嫘祖文化之乡”和“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如此灿烂的文化传承,使驻马店被冠以“中国传奇之都”美称。
位于市开源大道与乐山大道交汇处的天中塔是驻马店的文化象征。其塔基四面嵌有“盘古开天辟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传说浮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透过厚重的历史文化,充分发掘和保护驻马店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精髓,让那些尘封或即将消失的珍贵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光彩,让驻马店独特的文化根脉得以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对培育和弘扬天中文化、建设文明驻马店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驻马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不仅完善和建立了四级名录保护体系,而且正在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抢救和挖掘,使一大批濒临灭绝的非遗项目得到重生和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有序地开展摸底调查、汇总记录、培训教育和申报评审等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项、省级36项、市级99项、县级643项;省级传承人33名、市级传承人110名、县级传承人423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所,都在黄淮学院,一个是在艺术系,另一个是在图书馆;省级生产型示范保护基地1所;省级社会传承基地1所;各级各类保护中心、展示馆32个;从事非遗保护工作人员35人。
每一项非遗的背后,都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随着岁月流转,尽管非遗和那些踽踽独行的传承人所发出的烛火正日渐微弱,但驻马店的决策者和文化工作者们把目光投向了非遗,将精力倾注到了非遗。他们与非遗传承者一道,坚守民间文化阵地,打捞生命记忆,构筑精神家园,唤起更多人的文化自觉。
扎根于天中大地的“国字号”非遗
源远流长的历史,为驻马店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赋予了引人入胜的魅力,留下了数不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驻马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于天中大地,展现独特而深刻的民间意蕴。
起源于汝南的梁祝化蝶传说,是一桩凄美的爱情故事,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起源于上蔡的重阳节,被国务院定为中国弘扬尊老敬老精神的老人节。泌阳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被誉为“中国的创世纪”。起源于平舆的奚仲造车的传说,是中国车舆文化的发源地。遂平“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早期先民大无畏的浩然气概。起源于西平的嫘祖畜蚕制衣传说,肇启了华夏古代文明,嫘祖因之被称之为“中华之母”。同样发端于西平的棠溪宝剑锻制技艺,使棠溪宝剑有“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之美誉。
还有确山县的打铁花,汝南县的罗卷戏,西平、遂平两县的大铜器等,这些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梁祝之乡”“中国重阳文化之乡”“中国盘古圣地”“中国车舆文化之乡”“中国女娲文化之乡”“中国嫘祖文化之乡”和“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这些国家级称号,叫响了驻马店作为“中国传奇之都”的城市品牌。
驻马店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融入深厚博大的中原文化体系之中,既具有地域特色,又有世界价值,是中国多元地域文化和历史民俗的精彩展示。
挖掘、保护和传承丰富的非遗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驻马店古老的文化印记,是驻马店乃至全省、全国重要的文化符号。如何进行挖掘、保护和传承,已经提到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近年来,我市通过搭建平台、办展示活动,积极宣传非遗项目。2014年和2015年,利用全国农洽会在我市举办的契机,我市连续举办了两届“天中遗风·驻马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通过全国农洽会推介我市的非遗项目,有效地展示了驻马店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确山、上蔡、平舆、汝南、泌阳等县也参照市里的做法,举办多次非遗展示和展演活动。今年春天,我市还举办了首届大型非遗项目走进天中天街活动。
提高干部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同样不可或缺。在每年文化遗产日,我市都会有非遗系列的宣传活动,在《天中晚报》《驻马店日报》刊登非遗专题、专访、非遗项目传承人介绍等内容。2014年,我市编辑出版了《天中遗风·驻马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2016年,河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驻马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抓传承、重利用、走非遗生产型保护之路。西平县国家级非遗项目棠溪宝剑制作技艺在传承古老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改进了热处理核心特殊工艺。国家级非遗项目梁祝文化、重阳文化、盘古文化、嫘祖文化等,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确山县国家级非遗项目“确山铁花”常年在外地演出,并多次在央视播放。
加强对稀有戏种和重点项目的保护。从2013年开始,汝南的罗卷戏进行了还原、复排和录制;平舆县也针对太平车制作艺技成立了协会,对太平车的传统制作技艺进行研究和发掘;西平县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大铜器锣鼓艺术,乡乡都有大铜器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连续33届举办比赛。
近两年,我市争取省级以上专项保护资金586万元、市级资金100万元,用于非遗保护和传承等工作。
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正逐渐萎缩或消失,一些优秀的非遗项目仍处于濒危状态,非遗保护的任务依然十分紧迫和艰巨。有的非遗项目长期埋没于乡里,有的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而丧失了发展基础,有的由于缺乏财力支持而难以支撑,有的由于年轻人缺乏兴趣而后继无人,还有一些非遗项目的经济价值,特别是旅游价值、产业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
目前,我市的非遗保护中心主要设在各级文化馆内,有些地方既没有编制,又没有专门的配套设施,国家级和省级项目传承人资金投入方面还不够。
我市非遗项目的生存环境也有待改善。非遗项目主要靠传承人口传心授进行传承,但目前老艺人年老体衰,年轻一代又缺乏兴趣,导致非遗项目散落在乡间的作坊无人问津、逐渐衰落。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天中文化传承和古老的文化记忆,如果不被重视,对其进行抢救和保护,若干年后将一个个消失,今后用多少金钱也无法买回。他建议对一些可以生产产品的非遗项目给予政策扶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出售衍生产品来使这些项目发扬光大,得到传承。对一些非遗项目,应该立即着手实行“静态保护”,除培养传承人外,还要抓紧以图片、录音、录像等方式将其记录下来,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各类项目的不同特点制订科学的保护规划,落实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为广泛宣传和传承天中优秀传统文化,本报将在近日的《望河楼》文化周末陆续刊登“中国梁祝之乡”“中国重阳文化之乡”“中国盘古圣地”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情况,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