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口夕阳斜
摘要:􀴁637班刘顺鑫(辅导教师何世印) 在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有一条古朴的小巷。近年来,周围的人家已陆续搬离,于是小巷只留下青灰色的石砖、斑驳的树影、老旧的房屋,
637班刘顺鑫(辅导教师何世印)
在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有一条古朴的小巷。近年来,周围的人家已陆续搬离,于是小巷只留下青灰色的石砖、斑驳的树影、老旧的房屋,以及夏日的蝉鸣。
奶奶已在这条幽深静谧的小巷住了将近六十年,和门前的老槐树一起见证了小巷里上演的所有故事。如今小巷重归寂静,儿女们争相要把老母亲接走享享清福,奶奶却始终坚持不走。大家拗不过老人,只好时常回来看望,从巷口走进小巷最深处。
大概在奶奶四十岁的时候,爷爷生了一场重病,永远地离开了。听邻居婆婆说,送葬那天,奶奶哭得站不住,看的人没有不心疼的。第二天,奶奶却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照旧做家务、干农活,把家从里到外打理得井井有条。
爷爷走了,这个家还需要有人支撑,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还要吃饭、上学,奶奶一刻也不敢闲着,整日围着孩子团团转。奶奶说,刚开始那几年真难熬,没人的时候就自己大哭一场。随后的几十年里,奶奶都留着一个习惯:每天晚饭后,在家门口挂起一盏灯,一个人朝着巷口的方向静静地坐一会儿。
据奶奶讲,爷爷生前每天做完工回来,她都会领着几个孩子到巷口接他,递上一条干净毛巾,一家人说着笑着往回走。有时候爷爷回家晚了,那时巷子没有灯,奶奶就在家门口挂上一盏灯,生怕爷爷看不清路磕了碰了。
大伯心疼奶奶,原本成绩拔尖的他便不肯去学校了,任奶奶怎么劝、怎么骂。逼急了,他红着眼睛扑通一声跪下说:“妈,让我出去挣钱吧,你太累了呀!”奶奶听罢抱住大伯,两人哭成一团。大伯离家那天,只拿了一点儿干粮和两件换洗的衣服。奶奶跟在他身后,把能想到的话都嘱咐了一遍,最后跟大伯说:“记得这个巷口,实在不行就赶紧回家,妈就在这儿等着你,哪儿也不去。”那天,奶奶在巷口站了好久,一直到小儿子也就是我爸爸吵着肚子饿了,奶奶才想起要回家做饭。
从那以后,巷口便成了奶奶常去的地方,带着当时什么都不懂的我爸爸,反复自言自语地唠叨着,大伯是否吃饭了、能不能吃饱等等。直到现在,奶奶提起往事,还自责当时让大伯吃了不少苦头。事业上已小有成就的大伯每每听到时只是笑,或者默默地削一个水果递给奶奶。
时光荏苒,奶奶如今早已儿孙满堂,逢年过节时一大家子全都回来看望她,也准能看到她穿一身整齐干净的衣衫面带笑容地站在巷口,翘首以待。奶奶为这个家守了一生,好在所有的期盼都没有落空。
有一年假期,我提前跟奶奶打了招呼要回去陪陪她。一下车,果然看到奶奶拄着拐杖在巷口等着,一旁牵着大伯家五岁的小孙子。她的背似乎又更驼了,夕阳下,花白的头发和满脸深深浅浅的皱纹显得很清晰。奶奶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已走近,正哄着我的小侄子:“别老惹你爷爷生气,他小时候可吃了不少苦呢,长大了要好好孝敬他。孝敬长辈,知足常乐,这是咱家的规矩……”
我在一旁听着奶奶的唠叨,示意已发现我的小侄子不要出声,看着眼前此情此景,我忽然想起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巷口》: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在巷口,翘首盼望远行者归来,背后幽幽深巷里,是等待者的守望。
我轻轻挽过奶奶的手臂说:“奶奶啊,太阳要落山了,巷口风太凉,咱回家。”
责任编辑:zwj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