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金融 投资理财 理财超市

高收益率理财销售潜规则:“拼爹不如拼单位”

2017-08-01 09:46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wq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银行高收益率理财销售潜规则:“拼爹不如拼单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部分产品要求购买人工作单位与银行有合作关系,单位必须在银行指定的白名单中记者走

原标题:银行高收益率理财销售潜规则:“拼爹不如拼单位”

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部分产品要求购买人工作单位与银行有合作关系,单位必须在银行指定的白名单中

记者走访

并不是所有风险评级达标的投资者就可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一些银行专属理财产品比普通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0.1个至0.5%个百分点,但是,大多只有新客户、高净值客户、私行客户才有资格购买。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银行推出的专属理财产品层出不穷,所谓的“专属”仅是在门槛、期限、收益率等指标上略作调整,更多是银行产品营销的噱头,都打着专门为某个群体设计的幌子,宣称总额度有限,实际上,产品跟市场上的已有产品结构上并无本质差别。

部分银行

凭“关系”给优惠

有时候“拼爹”似乎远没有“拼单位”有效。

近日,本报记者走访部分银行发现,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不是你想买就可以买的。在某国有大行一家网点,记者在理财产品单子上看到,排在最前的几款产品收益率相对较高,最高能达4.7%,但是银行工作人员却表示:“这几款产品您都无法购买,这几款产品要求工作单位与我们行有合作关系才有资格购买,合作的单位必须在我们指定的白名单中,没有业务合作关系的则无法申请。”但是,该行的工作人员却一直没有询问记者的工作单位,直接就肯定地回答:“这几款带‘薪’字的理财产品基本上很少有人可以购买,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没有资格购买,您可以看看别的基金产品或保险产品。”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种名单制的理财产品其实是银行吸引企业大客户的一种手段,几个大客户就给包了,普通投资者很难分到一杯羹。”

本报记者登录某国有大行的手机银行并发现,有几款收益率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特别吸引眼球,但是却无法购买。记者点击同意并购买,页面上却出现一个对话框显示“该产品当前剩余额度已不足,若您预约过该产品,请点击‘确定’按钮继续购买;若您未预约过该产品,请点击‘取消’按钮购买其他产品”。另一款收益率相对高一些的理财产品,记者在点击购买之后,页面却显示“该产品仅向我行特定客户开放,请选择其他产品”。然而,其他产品的收益率却比上述两款明显偏低。

另外,新客户对中小银行来说是必争的优质客户群。针对该类客户群,各家银行也是想尽各种办法,很多银行通过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吸引新客户,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种高收益理财产品,新客户只能享受一次的机会,产品到期后就没有资格再买此类产品,同样也就无法享受高收益了。

比如,一家城商行推出的几款名为“新客户专享”的理财产品,其中一款期限为98天,起售金额为100万元,预期收益率最高为5.4%;另一款期限同样为98天,起售金额为5万元,预期收益率为5.25%;而该行其他普通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大多为4%多。该行的理财经理告诉本报记者:“中小银行揽储的压力相对于国有大行更大,客户资源也较少,因此比较愿意通过高收益率理财产品吸引客户,以扩大客户源。”

“秒杀”式产品

被指饥饿营销

“秒杀”也一直是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一种常见手法。

“有的银行经常会推出一些‘秒杀’的高收益率理财产品,其实大多是一些噱头,一般额度不多,期限不长,有些会限制单笔购买限额,然后通过‘秒杀’的方式营造出很‘抢手’、很难买到的情景”,某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表示,“这也是饥饿营销的一种策略,将投资者渴望购买高收益率理财的心理激发出来,这期秒杀不到,还会来关注下期产品的预售信息。这样一来,银行不仅宣传了自己的品牌,也赢得了投资者的持续关注,不过,在广告效果达成之后,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会回归正常水平。”

正在银行办理业务的一位大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经常收到银行发的短信,时不时会有一些‘秒杀’的高性价比的理财产品,但是很难抢到,这种秒杀的产品不仅要靠速度还要看运气”。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种“秒杀”产品除了收益高、门槛低之外,额度也相比其他产品少很多。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