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问题
摘要:守正创新 融会贯通——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问题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
守正创新 融会贯通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问题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体系中的意义与作用,通过会通方法、当代眼光、文化通识,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
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承担着导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历史使命,业已成为当下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体系构建的主题。在实现时代赋予我们的这一意义深远的任务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秉持守正创新、融会贯通的文化发展理念,深入思考和准确认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资源价值意义和定位问题,在会通视野中科学理性地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应该成为我们认真思考、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我们应该秉持一种会通融合、综合创新的文化通变观,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系列讲话的精义,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体系中的意义与作用,通过会通方法、当代眼光、文化通识,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
新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两个关键性问题
我们知道,新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面临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问题,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的再发现问题。这两个问题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就是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与作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建构性发展重要资源的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对话、如何会通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应该也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并付诸理论话语实践。
原因有二: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除了依据现实需要,总结提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经验,拓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范畴、新概念,建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之外,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以之作为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资源。其二,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有部分内容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失去了思想文化的合理性、先进性,甚至成为糟粕,但其中的许多精华成分则具有潜在的当代价值与意义,需要我们重新对其进行发现、开掘、回采。正因为如此,便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会通的思想姿态,以开放的现代科学和人文眼光,对其进行创造性阐释和创新性转化,使之成为培育、创新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的有效营养成分。以此出发,就需要我们拓展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对话途径,力求以一种会通的思想理论眼光,科学地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创新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为目标之前提下,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需要积极汲取的重要思想话语资源。
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关系
在会通视域中认识、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关系,需特别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借助当代眼光和现代阐释,充分吸收中国哲学智慧和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成功,以及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有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大智慧的支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自从传入中国并且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理论武器开始,就踏上了中国化的历程;自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开始,便相当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会通,形成了我们党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贯方针,而我们今天所言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在我党这一优秀思想传统的基础上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会通开辟新境界、拓展新路径,以更加强化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建构性发展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为意识。因此,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需要继续吸收中国哲学智慧和传统文化精华。
第二,赋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中国经验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自觉地将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化是当前我国思想文化建设乃至学科性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始终直接面向中国经验进行哲学层面的提炼和升华,则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问题意识和提问方式转型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其最直接的理论资源和内容。
第三,中国与世界互为方法。中国与世界互为方法的现实发展趋势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现实基础:一方面,当代中国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这使得以中国为方法看世界呈现出现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将中国问题放在全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中来进行思考,以世界为方法,以开放、平等的姿态继续学习和借鉴域外的先进文化。在今天,增强全球对话,支持不同文化价值体的共存是人类共同的认识,在比较对话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创造出文化交融的胜景,乃是当代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主题。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中华优秀传统的传承发展应该置入这种语境之中,在各种思想文化价值的相互碰撞过程中发展壮大自身。
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立场
对于如何传承创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在认知态度和思想立场上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防止出现错置甚至颠倒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而完全以儒学的立场观念出发,将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视为“以儒治国”“以儒兴国”,甚至于主张“儒家社会主义”“儒家民主宪政”等已为历史证明行不通的陈腐思想。其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传统,区分精华与糟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古为今用,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防止那些实为糟粕的封建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死灰复燃。最后,坚决反对和抵制“全盘西化”、历史虚无主义、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认清楚这些思潮至今仍有市场,企图用所谓的“普世价值”来诋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蔑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上所具有的普遍性价值,以及对于21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意义。
当下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强调文化自信与文化自为,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时代标识性意义的思想文化共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展创新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通过创造性阐释与创新性转化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培植中华文化本根,增强文化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既关乎中华国脉国运,又关乎中华文脉文运,因此实质上是当前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大命题,需要我们深思之、践行之。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与会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生命力、思想生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意义亦将进一步地得到发现和彰显,并且通过积极介入当下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思想理论话语实践而获得新的生长点。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人民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