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卧龙岗楚墓群暗藏玄机
摘要:□晚报记者 任羽上蔡古时候称为蔡地,西周初年武王封他的弟弟叔度为侯,在此建立蔡国。此后,历代王侯都把陵墓建在了自己的封地上。因此,就在这片土地下,埋藏着许多高规
□晚报记者 任羽
上蔡古时候称为蔡地,西周初年武王封他的弟弟叔度为侯,在此建立蔡国。此后,历代王侯都把陵墓建在了自己的封地上。因此,就在这片土地下,埋藏着许多高规格的王陵。郭庄楚墓位于上蔡县大路李乡郭庄村东部卧龙岗之上,东距上蔡县城3公里,西至京港澳高速公路15公里。卧龙岗南北起伏连绵22多公里,俗称“45里龙岗”,是早期文化遗址,该墓葬就建在卧龙岗楚墓群的文化遗址之上。日前,记者前往上蔡,从中国·上蔡李斯文化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上蔡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武晋豫那里了解到,上蔡卧龙岗楚墓群暗藏玄机。
郭庄楚墓中的积石层(资料图)。
郭庄楚墓随葬的编钟、编磬(资料图)。
楚墓发掘意义重大
2004年12月15日晚,上蔡县大路李乡郭庄村东约200米处,一座楚墓被盗墓者用炸药炸了一个直径约1.2米、深18米的盗洞。这引起了省、市、县相关方面负责人的高度重视。2005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驻马店市和上蔡县文物部门的配合协助下,对郭庄楚墓进行了考古发掘。5月13日上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马俊才带队,开始对郭庄一号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2006年7月该墓发掘完毕,并在同年以“上蔡楚国贵族墓地”的名义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对郭庄楚墓以及已经出土文物的初步分析,研究人员认为,郭庄楚墓的时代应该为战国早期,墓主可能是楚国分封在蔡国的高级贵族。
当年郭庄楚墓发掘时,武晋豫任上蔡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事务管理中心主任,同时分管协调文化口工作。有关郭庄楚墓的发掘情况,武晋豫可谓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据武晋豫讲,此次发掘的两座南北并列的大墓,均为东向“甲”字形大型土坑墓。墓室间距约27米,南边为1号墓,北边为2号墓。在1号墓的封土下发现了祭祀坑遗迹和聚落遗址,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蔡、楚文化遗物。这是蔡文化聚落遗址的第一次较大规模发掘,对确定蔡文化分期与内涵意义重大。
墓主用心良苦
据武晋豫回忆,郭庄楚墓共两座,主墓一号墓,居于南部,是一座大型积石积沙墓,地面残存封土厚2米。墓室口部东西长15米、南北宽17米、深约18米,墓壁接近垂直,在四角各有一条阶梯状的通道,形制十分特殊。墓室上部填7米左右厚的夯土,下部填厚度超过10米的纯净细沙,积沙之厚属国内罕见。在椁顶积沙中埋置有两具木箱室,墓道呈喇叭形,宽8至10米、长30余米。
该墓主用心良苦,椁室以上和周围都有积石、积沙,防盗设施非常完备。虽经历12次以上的盗掘,但椁室里仍存留有一批珍贵文物。众多文物中,最大的是圆形盖印鼎,其口径达80厘米,在已出土的楚国铜器中体量仅次于楚幽王墓的镬鼎。另外两件四龙耳铜鉴口径为67厘米,形体也较大。
随着发掘工作的展开,封土被一层层揭去。工作人员一清点,发现了17个盗洞,其中年代最早的一个是战国盗洞,位于墓室北口外约3米处,这是一个阶梯式的斜向洞,向下发现积沙后停止。这表明,墓葬建成后不久便被盗墓贼光顾。东汉时期的盗洞有7个,其中一个盗洞巨大,盗墓者对墓室东部采取了揭顶盗,并严重破坏了墓室结构,这是墓穴被盗最厉害的一次。
现代盗洞最多,有9个,大多采用了定向爆破的方式,其中最远的一个盗洞是横向引洞,有27米长。盗贼进入墓室后,采用了架设竹木巷道的方式盗掘。为了防止流沙塌方,盗贼借鉴了煤矿巷道的顶木方式,一边靠着墓壁,一边用竹木板遮挡流沙,竹木板不够长,还用了合页连接,这个方法使盗洞穿透椁板,直逼棺的附近。
武晋豫介绍,当时带队的马俊才判断,这个盗洞发生在最近几年,因为洞中发现了矿泉水瓶和当地生产的一种面粉袋。现代盗墓已演变为集团化、智能化、现代化的犯罪,光搭建这个“巷道”就需要很多竹木板和时间。所幸的是,盗墓时上面的石头倒塌了,把盗洞的竹木板砸烂,盗墓贼才没有进去。
防盗措施严密
在中国发掘的众多古墓中,郭庄楚墓应该说防盗术别具一格。郭庄楚墓的防盗不仅体现在积沙积石上,还体现在选址、封土、填土、墓葬结构、设置木箱类疑棺等多方面。 武晋豫告诉记者,时任郭庄楚墓考古队领队的马俊才在发掘后发现,整座墓的防盗招式一环套一环。首先从封土看,残留的封土有0.7至2.5米厚,为夯土,多由遗址黑灰土构成,内含丰富的陶器碎片和蚌壳,类似建筑夯基。填土厚6.3米,也为夯土,上部厚1.5米为黑灰色遗址回填土,以下为较纯净的黄花夯土。
前期勘测人员也曾以为这只是一片遗址,没有古墓。随后更大范围内的发掘表明,这里确是一处蔡国渔猎聚落遗址,把墓建在这样的地方很“高明”,从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被盗墓的可能。造墓人采取了如此严密的防盗措施,足见其良苦用心,但这些还是没有抵挡住一批又一批盗墓者的脚步。造墓人似乎想到了这一点,于是就有了郭庄楚墓最具特色的防盗手段——积沙积石。
郭庄楚墓的填土层下,有近11米厚的积沙,估计原有积沙在3000立方米以上。积沙为黄色细沙,流动性很强。考古人员在积沙层发现了1000余块积石,最小的重3公斤,最大的重165公斤。这些石块形状不一,但边角都十分锋利,应当是特意开采并经过有意拣选的、具有杀伤力的石块。石块放置的位置也是精心设计的,大致可分为乱石层、蒙顶石层、贴顶石层、拦腰石层和卧底石层,可以防止盗贼从不同的部位进入墓葬,起到了冷石“暗器”的作用。盗墓者挖到积沙层,沙子会流到盗洞里,并带动石块引起塌方,从而击打盗墓者。因此,盗墓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墓内停留,不可能大范围地盗墓。
沙石从何而来
这个墓的填土下面有厚近11米的积沙,估计原有积沙在3000立方米以上,而且在积沙层中发现了1000余块积石大小不一、石质石色多样、形状不一,但边角都十分锋利、应当是特意选用的具有杀伤力的石块。一个清楚的事实是,墓地周围并不产细沙,而上蔡县境内也不产石料,那么一个疑问就是,墓中大量的积沙积石是从何而来的呢?
经调查,最近的山地位于百里之遥的遂平县玉山和嵖岈山地区,稍远的山地在确山县南境,墓内石块极可能是从这些地方运过来的。但大量的积沙积石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是如何运来的?石块又是怎么未经磕碰而保持完好的锋边利角呢?
随后的发掘表明,这里可能是一处蔡国渔猎聚落遗存,并和古代航运及楚墓选址、水运沙石有关。武晋豫说,当时专家认为,由于聚落紧靠北汝河故道弧形大拐弯处,可能就是一个繁忙的水陆码头,这才造就了当地丰富的水产品遗物。
从发掘的结果看,墓葬核心区保存的随葬品较多,而已经遭到盗毁的东部和西部只有零星的器物,显然是被盗墓贼偷走了。 盗墓者千方百计去盗,现代盗墓还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但仍旧出土了1000余件珍贵文物,可见它的防盗还是很成功的。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