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金融 财经新闻 国际财经

抢食消费金融大蛋糕 银行各出奇招增收

2017-05-25 10:10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wq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请问有没有贷款需要?”很多消费者每天都被这样的电话骚扰。而这背后正是贷款公司垂涎消费金融的巨大蛋糕。而作为消费金融主力军的银行,在向零售业务转型和房

“请问有没有贷款需要?”很多消费者每天都被这样的电话骚扰。而这背后正是贷款公司垂涎消费金融的巨大蛋糕。而作为消费金融主力军的银行,在向零售业务转型和房贷受限等原因促使下,也不约而同加码信用卡业务,信用卡江湖争夺战硝烟再起。

农行近日联手南航打造信用卡产品,并宣布整合旗下相关信用卡,推出“乐游天下”品牌。其相关人士表示,该品牌以航空商旅客户为目标客群,看中的正是我国日益增长的商旅需求以及随之孕育出的广阔市场空间。

银行各出奇招

加码信用卡业务

另一家国有大行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感觉信用卡竞争越发激烈,各家银行纷纷将信用卡作为零售业务的发力点。

记者观察到,今年以来,工商银行推出了工银途牛牛人卡、工银宇宙星座卡、工银郎平奋斗卡、工银爱车Plus卡等一系列信用卡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招行则通过“掌上生活”,拓展消费场景,并引入二维码支付向其他银行的持卡人开放绑定和使用权限,并支持境外使用。

融360大数据研究员韩腾对此表示,在经济转型、消费升级、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持续快速提高的大背景下,消费金融已经成为零售信贷的新风口,而信用卡业务也成为2016年度银行年报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我国消费金融

规模近6万亿元

“未来消费金融领域空间巨大,因此各银行不约而同地将信用卡业务作为未来的战略重心,在发展策略上规模指标仍将不断加码,而且随着市场逐渐完善成熟,银行也会更加注重产品服务优化和个性化营销。” 韩腾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至2016年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住户部门的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到5.3万亿元,再加上非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平台的贷款,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估计接近6万亿元(含房贷规模在25万亿元左右)。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

分析

信用卡等成为布局重点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表示,银行不发力也不行,消费金融蛋糕虽大,但是抢食的企业也在增多,不仅要面对同业竞争,而且随着第三方支付及网络信贷逐渐兴起,消费金融领域竞争也在不断加剧。而作为行业的绝对主力,银行通过消费信贷及信用卡业务发展消费金融,其中信用卡是支持消费信贷最具优势的产品。

根据Wind资讯数据,21家A股上市银行去年全年新增发卡量过亿张,国有大行仍有绝对数量的优势,而股份制银行正在加速追赶。在增长率上,五大行和招商银行增幅在10%到20%之间,股份制银行则势头更猛,涨幅均超过20%,个别银行甚至达到了近50%。

而《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2016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达到了4367.1亿元,同比增长269%。

除了竞争加剧,银行加码信用卡业务也显得有点“迫不得已”。前述人士告诉记者,零售业务也被视为银行穿越经济周期的“稳定器”,近年来,不少银行都希望通过零售业务保证其在经济下行期的稳定发展,而房贷、信用卡、消费金融等业务成为发力点,其中,房贷在去年更是出现迅猛增长的势头。“而今年以来,各地限购限贷政策频出,房贷难再现去年的增长势头,可以预见,银行零售业务布局的重点更是倾向于信用卡业务、消费金融等业务。

记者注意到,以零售见长的招商银行,去年零售贷款占贷款总额50.45%。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2290.39亿元,信用卡透支余额较上年末增加959.66亿元,分别占零售贷款总额的47.37%和26.89%。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