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祖父萧克
摘要: 萧克(资料图)。人物小档案萧克(1907年7月14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武毅,乳名克忠,湖南嘉禾泮头小街田村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1925年萧克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
萧克(资料图)。
人物小档案
萧克(1907年7月14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武毅,乳名克忠,湖南嘉禾泮头小街田村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1925年萧克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和长征。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全国解放后,任军训部部长、训练总监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我的祖父萧克是全程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他所领导和工作过的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是长征中出发最早、结束最晚的队伍。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自江西遂川突围开始,拉开了长征的序幕。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在宁夏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最终会师,突破了崇山峻岭、激流沼泽的阻隔,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剿”,战胜了党内“左”倾和右倾错误路线的干扰,终于将革命的洪流引向了新的战略起点。
出身书香门第
祖父出身于湘南农村清贫的书香门第,光绪三十三年出生,正值中国近代史的尾声,殖民主义的欺凌和掠夺,封建帝制的腐朽和独裁,使曾经最先进、最繁荣、最富裕的中华文明走向了没落,同时也激活了中华民族血液中的不可抗拒的反抗基因。
现在有些人肆意解构中国近代历史,叹息中国人如果不做任何反抗,不爆发太平天国、义和团这样的草根起义,像印度等国一样听任精英阶层的顶层设计,顺从地成为列强的殖民地,今天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加入发达国家行列。这种不顾历史、无视现实的痴人说梦,很难让人相信没有包藏叵测的居心。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各类政治派别的相互倾轧,各路军阀诸侯的争夺杀伐,使人民更加苦不堪言。祖父的儿童、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黑暗中度过的。
祖父家里并非纯粹的农民阶层,守着些薄田教书度日,属于主流传统文明的传承者,但社会的变迁跟历次改朝换代前一样,土地兼并加剧,地方豪强横行,将一切中间阶层推向赤贫。祖父16岁那年,在土豪劣绅和军阀匪患的洗劫与迫害下,沦落到了家败人亡的窘境。
上中学时,得益于几位进步教师的引导,祖父接受了三民主义救国思想。家仇国恨的切肤之痛使他离家出走,奔赴国民革命如火如荼的广州,踏上了从军报国的道路。
丰富而坎坷的军旅生涯
祖父随后的经历如同一部中国共产党建立武装力量和领导武装斗争的活历史:从临颍城头与北洋军的殊死搏杀,到东征讨蒋的昼夜兼程;从南昌起义的枪声,到井冈山武装割据的烽火;从万里长征的漫漫征途,到晋察冀敌后抗战的峥嵘岁月,从第四野战军摧枯拉朽的最后征战,到新中国军队教育训练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祖父也从一名国民革命军的士官成长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骨干将领,并在长征途中与我的祖母蹇先佛相识,成就了一段白头偕老的世纪姻缘。
祖父晚年回忆起自己丰富而坎坷的军旅生涯,最大的感慨就是:党的绝对领导不但是人民军队从弱小走向壮大,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保证,也是一个立志报国的青年军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正确选择。
早年曾在北伐军第四军担任军官
祖父早年曾在北伐军第四军担任下级军官,对这支被武昌百姓赠以“铁军”美誉的英雄部队怀有深厚的感情。铁军的统帅属于广东地方实力派,士兵多为广东农民,中下级军官则以湘鄂赣籍的青年学生为主,并有许多黄埔学生。
这是一支带有浓重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色彩的武装力量。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决定了这个阶层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深恶痛绝,在反对这双重敌人的代理人——北洋军阀的斗争中也最为坚定果敢。但这个阶层的两面性和摇摆不定的弱点,也使这支光荣的部队在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中分裂为三:
其一,倒向反动派的张发奎一支。这一分支的母体是民族资产阶级,幻想以自我出卖换取反动派的收留,但最终不但没能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那里分得足够的残羹剩炙,而且自身的实力也不断地受到排挤和打压,直至销声匿迹,退出历史舞台。
其二,徘徊游移的蔡廷锴部队。这一分支的社会基础和意识形态有着鲜明的小资产阶级特征,北伐早期积极而坚决,但革命掀起新高潮时,对既得利益的留恋,对人民觉醒的恐惧使这支队伍悄然出走。
他们既不愿站到人民一边,又不甘心与蒋汪同流合污,径自走上了迷茫而曲折的“第三条道路”。
其三,叶挺所部铁军。这是一个较小的分支,共产党在其中建立了较完整的组织,在反动派的屠刀面前,在革命低潮的血泊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光明,并在后来的征战中演变为人民军队的雏形。
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上半年,蒋介石、许克祥等人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李大钊被绞杀的照片已印在了画报上,汪精卫、李济深等“革命宿将”也已相继撕下了伪装。祖父在北伐中受到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感召,在叶挺部队里学习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向自己的战友——共产党员郑鸣英连长表露了皈依共产主义信仰的志愿。6月中旬,在东征军回师武昌途中的一个夜晚,郑连长将在同一连队任指导员的祖父带进了团部的一间小屋。在昏黄的烛光下,一面画着镰刀锤头的小红旗在时年20岁的祖父面前展开。祖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场的见证人还有营长廖快虎和团参谋长刘明夏。一个月后,部队出人意料地开进了南昌,与贺龙的部队会合,迎来了南昌起义的血色黎明。
中国共产党在确立了高低两个纲领之后进一步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党的领导下结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五星同盟”,党内也自然而然地拥有了这4个阶级的代表。推翻三座大山,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任何争议,但胜利以后的中国向何处去?是按照原定方针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还是向党的最高纲领继续奋斗?在艰难曲折的探索中,党也走过了一段弯路。在粉碎“四人帮”的欢呼雀跃中、在联产承包分田到户的喜悦中、在沪深股市鸣锣开市的躁动中……中国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超越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经营业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空前发展,祖父在白色恐怖中向党旗宣誓时,能想到中国会有今天的景象吗?
享年101岁
祖父于2008年秋天过世,享年101岁。他诞生于人民灾难深重、民族衰败危亡的时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也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两个30年的坎坷道路,还见证了北京奥运会的辉煌。这一代革命者在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感与先进性,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自身经济、文化基础的局限。
祖父虽然一生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改造世界观,但终究难以直观地领会共产主义远大愿景对当代共产党人的全部要求。
他曾为否定“文革”,重启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开辟改革开放道路而欢欣鼓舞,更为随之而来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而忧心忡忡。一喜一忧,两者之间莫非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
毛主席在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和“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显得别有深意。
(据《赤峰日报》 萧云志/文)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赤峰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