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专题

“非遗”让世界记住驻马店

2017-04-21 08:53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晚报记者 任羽/文 王仲华/图3月30日至4月9日,驻马店市第二届民俗文化节在浙江商贸城举办。驿城区糖画、布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动现场展示展出,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

□晚报记者   任羽/   王仲华/

330日至49日,驻马店市第二届民俗文化节在浙江商贸城举办。驿城区糖画、布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动现场展示展出,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此次民俗文化节为期11天,活动旨在继续深入挖掘天中文化遗产,增强非遗保护责任意识,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作为一个“非遗”资源大市,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如何?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及保护情况如何?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科长韩拥军。

reny170442.jpg 

打铁花。

“非遗”保护刻不容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它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代代相传中传递的是群体的价值,是文化核心和文化指向,标示着文化的内在结构和模式,也指示着文化发展的选择和路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现状

记者了解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据韩拥军介绍,驻马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这里有“中国盘古圣地”“中国梁祝之乡”“中国重阳文化之乡”“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车舆文化之乡”等诸多美誉,是中原历史和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非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的抢救和挖掘,使一大批濒临灭绝的非遗项目得到重生和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截至2015年底,驻马店市已认定的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882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32项,省级传承人33人;市级项目99项,市级传承人79人;县级643项,县级传承人423人。

韩拥军告诉记者,抓传承,重利用,走“非遗”生产性保护之路是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一大特色。西平县国家级项目“棠溪宝剑制作技艺”,在传承古老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研制开发系列产品,在北京、广州、郑州等地建立产销基地,年产值在8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汝南县省级项目“麦草画制作技艺”,专门成立了麦草画工艺品厂,其开发制作的工艺品远销海内外。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重阳文化”“梁祝文化”“嫘祖文化”等,都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确山县国家级项目“确山铁花”,连续三年赴张家口市坝上中都原始草原4A级景区表演,被该景区评为“最佳旅游品牌项目”。

“活态保护”行之有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在活态传承,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鼓励传统技艺的传习和发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有效途经。

据韩拥军讲,自国家开展非遗传承人认定工作以来,驻马店已被认定非遗传承人为189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申报后没有批复,为空白;省级非遗传承人有27人,市级有45人,县级有117人。非遗项目与传承人的关系存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情况,传承人的认定数量多于认定的项目数量,部分集体项目,县区政府、文化馆承担的项目没有指定专门的传承人。在县级非遗传承人的统计过程中,受偏僻地域、年龄、文化程度和人员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统计工作难度较大。

据了解,在我市已统计的传承人中,男性为162人,女性为27人。非遗项目的传承以男性为主,较多非遗项目的传承方式为“传男不传女”的现象,男尊女卑现象严重,女性受教育机会不多,女性非遗传承人整体数量相对较少。非遗项目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家庭传承、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社会传承四种方式,其中师徒传承36人、家庭传承32人、家族传承55人、社会传承42人,其他类24人。前三种方式传承的项目有绝大部分面临失传的危险,如传统美术、曲艺、舞蹈、体育、民俗等,只有传统医药和传统技艺(只限于有生存价值的)的项目是以家庭传承为主。大多数项目均属非职业性的,只有不到10%的项目属于职业性的。社会传承往往因为得到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发展势头良好。

统计数据显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接受过大专以上正规教育的占27%,受过中专教育的占7%,高中教育的占22%,初中教育的占19%,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12%,个别项目传承人不识字或者初通文字。非遗传承人整体文化水平较低,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项目与小农经济密切相关,且分布在驻马店的周边区县,传承人学艺主要靠先天悟性、后天努力及生活环境的熏陶,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受到学历和地域的影响,在非遗传承人的职业分布中,农民71人,占比重最大。职业分布非常零散,其中医药类的非遗项目较多,所以医生有25人。

“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市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部分非遗项目呈逐渐萎缩和消失,可以说,我市非遗保护传承任务依然紧迫和艰巨。

韩拥军告诉记者,在驻马店各县区非遗资源普查中,还有大量具有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的项目亟待挖掘、整理和保护。如泌阳县发现非遗线索21800余条;汝南县8630条;正阳县近4000余条,重点项目1000 余条,现已编入项目汇编,已记录、拍摄的有100 余条;上蔡县12132条,调查立项1092条;遂平县初步立项项目1018个,涵盖了民间习俗、传统医药、传统舞蹈、传统美术、民间文化等内容。

另外,“非遗”项目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非遗项目主要靠带徒授艺、口传心授进行传承,但目前老艺人年老体衰,年轻人又缺乏兴趣,导致“非遗”项目散落在乡里坊间无人问津、日渐凋零。 “非遗”传承人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亟需进行相关的培训、教育、录音、录像、搜集实物等抢救性保护工作。 “非遗”的经济价值,特别是旅游价值、产业价值还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像“确山铁花”这样“墙内开花墙外香”,为外地景区所用,却没有很好为我市景区利用的现象着实令人汗颜。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存状况与市场需求有紧密的联系,项目的发展前景是传承人从事非遗的动力源,在诸多非遗种类中,最容易走向市场的就是手工技艺类和表演艺术类。驻马店市很多有价值的项目如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类别中的一些老字号企业,以及传统的曲目,都具有巨大的开发潜能和利用价值。

未来很美好,但道路很漫长,这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努力。如何让世界记住驻马店,如何让驻马店走向世界,这是我市“非遗”保护不变的课题。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