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是存款还是买保险?
摘要:注意专业术语 避免存款变保险雾里看花——是存款还是买保险?□周刊记者 苏弼坤在“3·15”即将到来之际,晚报《行业周刊》针对金融、通信等行
注意专业术语 避免存款变保险
雾里看花——是存款还是买保险?
□周刊记者 苏弼坤
在“3·15”即将到来之际,晚报《行业周刊》针对金融、通信等行业开设了“维权吐槽”栏目,开通了“吐槽热线”,成立了“服务质量调查团”。
“吐槽热线”收到了不少市民反映的问题。而“服务质量调查团”在深入网点、门店对我市金融、通信行业调查时发现,一些市民到银行存款,数年后却发现自己买了保险。这一现象成为市民反映的热点问题之一。
被“利息高”诱惑
近日,市民肖女士反映,家人几年前在银行存了一笔钱,最近却发现当时办理的并非存款业务,而是保险业务。当时银行工作人员说“利息高,还有分红”,如今存款到期,除了本金外,家人拿到的钱比一般定期存款的利息还少。
“去银行存定期就是希望能‘吃’点儿利息,可后来发现当初工作人员承诺的‘高利息’根本没有。”肖女士说,当时去银行存款的时候,是要存定期的,可一名工作人员说“有定期利息,还免费赠送保险”,就信了对方的话。
定期利息确实存在,但“送保险”显得“太慈善”了,平白无故“献殷勤”肯定有“猫腻”。其实,这是保险工作人员常用的套路——对办存款的用户称办理银行存款,保险是免费赠送的,等客户存了钱、填了单子就变成了保险。只有用户去银行取款时才能发现事实,但存的钱要几年后保险到期时才能连本带息提出来。
注意专业术语 利用“犹豫期”
“存款变保险的情况多发生在2010年左右。后来,相关部门出台了有关商业银行代理保险的规定,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之后,保险与存款混淆不清的情况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市内一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保险公司在银行推销保险产品是想利用客户对银行的信赖,更有效地推销保险。不得不说的是,虽然相关部门对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进行了管控,但消费者要避免被“忽悠”,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很重要。
存单和保单毕竟是两个机构的两种产品,所以在销售过程中会用到专业术语,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区分。
如果消费者因为种种原因错买了保险,不超过15天,可以去银行要求退保。因为你还处在“犹豫期”,可以把握这个可以“反悔”的机会。
2014年,中国保监会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通知第三条明确指出,商业银行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保险期限超过一年的,应在合同中约定15个自然日的“犹豫期”,并在合同中写明投保人在“犹豫期”内的权利。这意味着投保人在收到保险合同的15天内,如不同意保险合同的内容,可以提交申请并获得全额退保。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