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韵深情 坚质浩气
——张万庆先生书法艺术摭谈
摘要: □ 西中文张万庆先生的名字,我在二十年前就听说了,而且对这位中原书风的先行者一直比较关注。但至今与张先生仍是缘悭一面。我之所以关注张先生,是因为他是一位特立独行
□ 西中文
第一,
张万庆书法的传统功底十分深厚。他对钟鼎文、小篆、隶书的《张迁碑》、《夏承碑》以及《爨宝子》等有很深的浸淫,深得其中的神髓妙理。更为可贵的是他在创作中不是亦步亦趋、再现古人、作技巧的展示,而是遗貌取神、改头换面,达到驱古人为我所用的境界。
康有为总结北碑风格有“十美”,这种说法可能有点溢美,然而北碑用笔的“点画峻厚”、“魄力雄强”大抵是不错的。张万庆的用笔汲取北碑和篆隶的特点,谨守中锋,方圆兼备,稳健扎实,不弄小巧,用“屋漏痕”的蜿蜓笔法,极力表现曲折与厚重感,力送到尖,绝无轻浮虚怯。北碑的这种笔法,一般来说,比较适合写楷书,故北魏碑志基本上都是楷书,而张万庆则主要是用来写行书。清季以来,碑体行书探索者多,成功者寥寥,张万庆应该说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第二,
其次,张万庆善于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创造许多极为新颖的艺术形式。如援印入书。张万庆的一些作品用很大的印章,在这里印章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成了书法作品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再如团扇作品的向心性书写,书法作品完全按照图画的方式构图,完全打破了书法作品传统的章法格局。再如大字与小字的完美结合,在强烈的视觉效果中展示出作品文字之外的丰富内涵。如其代表作之一“家”,一个大篆的“家”字犹如一间简陋而温馨的小屋,钤在空白处的多枚小印像是贴在窗上的朵朵窗花,而小屋四围密密麻麻的小字则恰如生长茂盛的菜畦,整个作品给人一种特别的宁静和温馨。这些丰富的内涵,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汉字所能包容的。
再次,
第三,张万庆书法继承传统,不是对古人的简单复制、单纯临仿,而是深入地挖掘传统,广泛地开拓传统。
以图式语言融通四体,是张万庆艺术探索的一大成就。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从文人化走向艺术化,随之而来的就必然是单纯的笔墨语言扩充为丰富的图式语言。因而四体融通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当代有些书法家在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但各人的路径不尽相同。张万庆以图式语言融通四体是一条颇具新意的路子。当然,融通四体的基本前提是四体皆能,这个条件张万庆是具备的。他有深厚的篆隶功底,对大小篆的字法非常熟悉,且能通达权变、运用自如,他的许多作品杂糅篆隶、化裁楷草、遗貌取神、新意叠出,让人很难看出属于哪种字体。作者对《爨宝子碑》下过很深的功夫,但他写的《爨宝子》灵活通透、字字欲飞,与历来写《爨宝子》的稚拙呆僵大异其趣。可以说,张万庆是一个既尊重传统、学习传统,又能够与传统对话乃至交流互动的书法家。
对少字数作品的开掘,也是张万庆艺术探索的形式。少字数作品(如写一两个字)在国内当今书坛不在主流之内,像全国展这样的大型展赛不接纳这种形式的作品。然而毋庸置疑,少字数作品也是书法传统的一种形式,历史上也留下许多著名的作品,如绍兴兰亭的“鹅池”,华山的“天下第一山”等。少字数在汉字文化圈的日本,更是现代书法三大流派之一。
继承传统是书法艺术发展传承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传统如何继承,却是一个并不简单的问题。继承传统并不意味着只是对古人作品的追摹临仿,还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开拓、有所创新。
刘熙载论书云:“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责任编辑:ldm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