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的变迁
摘要:□周刊记者 徐小防 文/图“开始办年货了吗?”“你家年货都买的啥?”……从这个星期开始,这些成了市民见到熟人时聊的最多的话题。春节
□周刊记者 徐小防 文/图
“开始办年货了吗?”“你家年货都买的啥?”……从这个星期开始,这些成了市民见到熟人时聊的最多的话题。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人们把对“家”和“团圆”的美好期许倾注于各种礼节和仪式上,而办年货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货从老一辈除夕晚上吃着的饺子,演变成年轻人喜爱的数码产品。近年来,年货不断变化,折射出社会的变迁。
本期“年货”系列报道,记者采访了几名不同年代的市民,和他们一起回味有关年货的记忆。让我们通过年货的变迁,细品那一份藏在岁月里的春节情结。
顾客正在选购干果。
上世纪30、40年代:
年货是一顿饱饭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鸡鸭鱼肉已成为餐桌上普通的食物。对于今年87岁的赵妮老人来说,最难忘的是上世纪40年代过年的情景。
赵妮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就算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因为物资紧缺。
“那时候条件比较艰苦,虽然我的老伴在农业局工作,但也只有到过年时才能稍微改善一下生活。”赵妮说,所谓的改善生活,只不过是吃一顿饱饭。
“在我的印象中,过年的时候从来没有办年货的概念,更不用说给孩子们买新衣服了。一家人就靠红薯、野菜过日子。”赵妮说,她一共生育了7个子女,有两个子女就是因为闹饥荒填不饱肚子,夭折了。
“那时,只有过年的时候,一家人才能填饱肚子。年货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顿饱饭。”赵妮说。
家住市练江大道附近的胡群山老人今年79岁,身体依旧硬朗。近日,他买了新衣服,准备正月初一穿上显摆显摆。
回忆以前过年时的情景,胡群山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说:“以前生活条件艰苦,别说新衣服,就是旧衣服也是缝缝补补穿了又穿。‘新3年,旧3年,缝缝补补又3年’,用这句话来形容那个年代的穷困再合适不过了。”所以,现在每到过年,胡群山都会给自己和老伴置办一身新行头。
上世纪50、60年代:
最爱自家蒸的白面馍
市民周女士出生于1965年,在她的记忆中,那个时候买东西,只能凭票。粮票、油票、肉票,这些东西承载着她对过年的记忆。
“那个时候买什么都要票,所以平时要省着用,攒下来留到过年时买东西。”周女士回忆,她对年货有记忆时,已经上小学了。她记得那个时候,过年前,父母会细细“摆弄”用肉票换回来的猪肉——先把肥肉部分切下来,煎出猪油。接下来,猪肉会被切得粉碎,在炒菜时拌一点儿肉沫进去。“这是平时想都不敢想的待遇,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周女士说。
周女士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她最喜爱的“年货”是父母蒸的白面馒头。
“只有过年时父母才会蒸几个白面馒头,而且我们姊妹几个不能多吃,要留一些招待家里来的亲戚。”周女士说,每次父母蒸馒头的时候,她都会在旁边打下手。
“母亲拿着一个热乎乎的馒头,掰成几份,分给我们几个馋猫。馒头一口咬下去,软软的。我们根本不怕烫着,狼吞虎咽地就把馒头吃完了。如今,再也找不到当时的那种感觉了。”周女士说。
上世纪80年代:
年货是半个猪臀尖
“要说我记忆深刻的年货,当数1992年父亲买回家的那半扇猪臀尖。我至今仍记得那种幸福的感觉。”29岁的市民王鹏说。
王鹏说:“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家里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1992年春节,父亲领了工资后,一咬牙从街上买回来半个猪臀尖。回家后,父亲和母亲围着桌子,处理那半扇猪肉。我看到那么大一块猪肉,高兴坏了。要知道,当时吃一回猪肉就能让我高兴很久。”
王鹏说,父母喊他帮忙分割猪肉,他就在一边送剪刀、拿盆子,忙得不亦乐乎。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物资逐渐丰富起来,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商品,王鹏对年货的印象也不仅仅停留在猪肉上。
“后来生活越来越好,母亲上街买年货时,除了会买肉外,还会买瓜子、花生、糖,以及其他各种为年夜饭准备的食材。那个时候,家里的厨房几乎成了一个仓库。”王鹏说。
如今:
年货有了“新花样”
如今,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年货也变出了“新花样”。天南海北的美食,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就能买到,而市民对年货的追求也不仅是吃穿了。
近日,市民李先生网购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送给正在上高三的女儿。
李先生说,之所以网购,是因为很多电商利用春节这个节点搞促销活动,而且网购年货更节省时间。
正在上大学的小杨平时在学校勤工俭学,做一些兼职,近日,她用自己赚的钱买了一部手机。她说:“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年货和父母买的感觉完全不同,这是对自己过去一年辛苦学习的奖赏。”
除了数码产品外,汽车这个大物件也被列入一些市民的年货账单。临近春节,走在街头不难发现,来来往往的车辆中,有许多是还没有挂牌的新车。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和以前相比,如今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在“过年”。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