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理论 智库成果选介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2016-12-14 16:20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作者:羊守森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德育中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承接与学习,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大学生健全高尚的

作者:羊守森

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德育中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承接与学习,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大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伦理道德水平,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竞争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道德;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当前,一些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正确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从传统的道德中汲取营养是学校不可疏忽的问

题。所谓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所积淀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值得汲取的精华很多,仅就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言,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尊道贵德,律己修身”的修养态度。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注重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首先,它将德行列于首位,强调道德唯上。讲道德就渗透于传统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人讲道德有“不识一个字亦须堂堂正正做个人”

的说法,做文章讲道德有“文以载道”的说法,政治讲道德有“为政以德”的说法,教育讲道德有“德教为先”的说法,经商讲道德有“道德经商”的说法。其次它十分重视个体的修养实践,强调要将道德认识见之于生活行动,提倡“身体力行”“躬行实践”。在中国古代各思想流派中都有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提倡“修己”“克己”,认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而孟子的“反身而诚”“求其放心”“发人善端”都是强调应该发挥其道德理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

中国传统道德中“尊道贵德,律己修身”的修养态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大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中国传统道德的特点就是重视自我修养,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倡导克己自省、立志乐道、改过迁善、知行相资等修身原则和方法,强调在自己身上下功夫,突出主体地位,肯定主观能动性,在生活中,要随时监督自己,严以律己。德教修身、注重内省的方法,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的人文精神,塑造大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诚实守信、以义为上”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中国古代先哲十分注重诚实守信,把它看成人的立身之本。《孟子》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就是强调人应该效法天道真实无妄的品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信无欺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中国传统道德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认为“君子思义而不虑利,小人贪利而不顾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违背诚信的原则,更不能违仁丢义,为利出卖灵魂,丧失人格,更是为人不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古代先哲提出了以义为上的重要思想。孟子的一段话充分反映了这一主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中国传统道德中“诚实守信、以义为上”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人不变的信条。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诚实守信的品质作为君子的重要的道德标准而无处不在。传统文化承认人有道德和利益的双重需要,从不否定利的存在和价值,但是更加注重轻利重义的品质。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为大学生指出了一条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的途径,以义为上的价值取向,对当今社会过分世俗化和物欲化的倾向可以起到很好的抵制和克服作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诚信和义利的关系,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三)“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的人伦原理。中国传统道德中,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方面,特别重视和强调对人宽容厚道,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孔子以“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对仁有多方面的解释,樊迟

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从而直接明了地揭示了仁的要义,其后孟子说“仁者爱人”亦将仁释为爱人,由此形成了仁者爱人的重要理念。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明人伦”,提倡人伦价值,强调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在人伦要求中提出“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儒家尤重“父慈母孝”,孝顺父母被看成道德的根本和教化的出发点。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礼的作用,把礼看成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所在。《左传》将礼比作国家的躯干,并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荀子则把礼说成是“法之大分,类之纲纪”。礼不仅是国家的基石,而且也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必备条件。《礼记·冠义》把礼当作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认为“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论语》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诗经》的话更是一针见血:“人而无礼,胡而遄死?”正因为礼对个人的成长的如此重要,所以孔子对世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主要表现为“让”。“让,礼之主也”。对人谦让,是礼的重要道德内涵。谦让首先是自己要谦虚,不妄自尊大,不骄傲自满,通利能辞让,治学能下人,只有如此,才能不断进步,有所作为。

(四)“精忠报国、克己奉公”的爱国抱负和集体情怀。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蕴藏着丰富深刻的“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比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忧国忧民精神,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宏论,岳飞的“精忠报国”的高风亮节,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贞品格,“饮雪吞毡,坚贞不屈”的苏武,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44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义务感,所有这些都体现着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传统道德强调“克己奉公”,始终把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主张个人应该为国家民族利益尽职尽责,应以天下、国家的富强发展为已任,胸怀天下,公而忘私。历代传颂的“国耳忘家,公而忘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至理名言,体现了坚持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出发。

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精忠报国、克己奉公”的爱国抱负和集体情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维护祖国尊严和人民利益的高度责任感,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奋发图强、刻苦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意在特别强调天体、日月、星辰永远运行,人亦应效法天体之意志,刚健有为,生生不息,不断奋进,自强自立。“自强不息”的思想,被历代思想家所崇尚,成为人们激励斗志、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道:“昔西伯拘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名言,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力进取精神的具体体现和有力写照。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品德。孔子认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应该过分追求个人的物质欲望,因为过分膨胀的物欲,会造成道德的堕落,所以他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自己不仅以粗粮冷水、曲肱而枕为乐,更赞赏以苦为乐、勤奋好学的弟子颜回。所以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仅孔子,历代先贤们更是无一例外重视勤俭的重要作用。《周易》指出“君子以俭德辟难”,《尚书》提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墨子》提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古代先贤们甚至进一步提出了勤俭节约的具体方法: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明确提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资治通鉴》则主张“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中国传统道德中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竞争力和创造力。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既含有坚定的意志力、果敢力、笃实的行动力,又含有积极主动的追求精神,道出了作为人应有的人生态度。君子应该树立端正的人生态度,胜不骄、败不馁,正视人生中的挫折与逆境,依靠自身的智力、能力和毅力不断地去超越自身,从而获得自身的目标与价值。同时,中国传统理论的“有为”精神,主张有所创造,有所作为,有所实现,在人生舞台上能够有所“立”。对大学生进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有所作为的精神品质。中华民族以艰苦奋斗精神著称于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代先贤的名句佳篇和勤俭事迹是对大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的有力论据,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消费观、审美观、是非观,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来磨炼意志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以人为核心,以社会伦理和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人的道德修养,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