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金融 投资理财 信用卡

对标支付宝微信 银联正式推出二维码支付

2016-12-13 15:0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wq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借“扫码支付”扩大收单市场,银联并未坐以待毙。昨日,银联发布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这是继央行承认二维码之后,中国唯一的卡组织发布

  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借“扫码支付”扩大收单市场,银联并未坐以待毙。昨日,银联发布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这是继央行承认二维码之后,中国唯一的卡组织发布的合规扫码标准。银联正在立起旗帜集结数家发卡行及第三方支付,反扑被支付宝和微信此前牢牢把守的线下扫码支付市场。

  银联进军扫码支付

  2014年3月,央行叫停支付宝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以及虚拟信用卡业务,理由是线下二维码支付存在一定的风险。经过技术上的改进,今年8月份,央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变相承认了二维码支付的合规性。

  昨日,银联推出二维码支付,还特别强调以支付安全为底线。银联表示,其二维码支付产品将是“云闪付”产品系列之一,作为现有非接支付类产品的补充。只要监管认可、产品技术较为成熟,安全风险可控,且通过相关检测认证,未来还可能会有更多的交互方式,纳入“云闪付”的产品体系。

  从POS终端格局来看,以前是银行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收单POS机,第三方支付也会在线下铺设POS机。现在,银联就整合了线下的POS终端资源,包括原来占据大头的银行系统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一起来发展二维码支付。

  银联多次动作

  其实在账户层面上,银联早有行动。早在2013年,中国银联就推出了银联钱包,一个对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支付账户,相当于现在的银行III类账户,像个零钱包,但并没有得到普及。

  在技术层面上,银联一年前曾联合20多家商业银行在北京发布“云闪付”支付产品,效果也不明显,随后银联又支持多家银行的Apple Pay,引导多家银行扩大NFC支付市场。

  而此次银联推出的二维码支付具备四方面特点:一是遵循现有银行卡支付的四方模式,以支付安全为底线,确保持卡人账户、资金等关键要素的安全。银联二维码支付基于卡组织的四方模式,与实体银行卡支付的差异仅在于支付信息交互方式的变化,其后台账户仍基于实体银行卡账户。二是采用支付标记化技术,确保支付安全。三是相同场景下技术模式统一,可以互联互通。四是兼容相关国际标准。预留技术扩展性,未来可通过扩展实现对二维码支付相关国际标准的兼容,确保今后境内和境外二维码支付业务的跨境互联互通。

  同时,银联也正式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主要包括《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两个规范。

  第三方机构率先响应

  证券时报记者经多方调查了解到,银联此前也向第三方支付企业发送过《关于商情合作推进银联卡二维码支付产品相关标准规范的函》,明确提出“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共同研究和推进银联卡二维码支付产品相关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快钱、银商、通联、杉德、汇付等第三方机构是响应银联二维码支付的首批机构。

  简单来说,银联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方式就是银联用第三方支付的商业场景,第三方支付用银联的扫码受理设备。这意味着,发卡行的手机银行以后所用的二维码,就是银联生成的。

  对此,第三方支付机构快钱表示,将全力推进二维码支付产品在万达各个场景内落地,将银联标准覆盖到更多中产用户的消费场景中,目前已经结合购物中心、便利店、院线、酒店、停车、机场、汽车等多个场景,未来还将不断扩充,直接打通与用户连接的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银联二维码标准的引入,将有利于快钱将综合化金融服务应用于更多场景,从而加速“场景+金融”战略布局的进程。(证券时报记者 罗晓霞 刘筱攸)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