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话蔡沟
摘要:□晚报记者 景中原 通讯员 段晓波 文/图蔡国故城向东,顺着省道,车行30公里路,便可到蔡沟乡。清初,蔡沟称为蔡龙里。解放后,归上蔡县第九区,区政府设在蔡沟集。
□晚报记者 景中原 通讯员 段晓波 文/图
蔡国故城向东,顺着省道,车行30公里路,便可到蔡沟乡。清初,蔡沟称为蔡龙里。解放后,归上蔡县第九区,区政府设在蔡沟集。1962年撤区并社,为蔡沟公社,1983年改社为乡。蔡沟自古是东部政治、文化、经济重镇,老街南北长1.5公里,黑河东西穿过,中间横跨一石桥。乡里店铺多,市场繁荣,蔡沟特产卤制牛肉和蔡沟锄板等闻名遐迩。
上蔡县蔡沟乡古名“大成”,明清时期为上蔡八大名镇之一。近日,蔡沟籍书画家刘孔名先生赠阅《刘氏家谱》。
刘姓是蔡沟当地望族,从某种意义上讲,追溯刘氏的家族史,是对蔡沟厚重历史的追忆,也能感受到上蔡的沧桑与变革。受其影响,心亦萌动,记者走进蔡沟,触摸其人文脉搏。
蔡沟寨古炮。
原上蔡县委书记兼县长苗九锐率部进驻蔡沟(资料图片)。
厚重人文
乡村父老相传,孔夫子周游列国,居蔡三年。吴国伐陈,楚军来救时,困于陈蔡郊野,绝粮七日,而弦歌不衰。“陈蔡绝粮”,这个故事至今流传。汉时尊孔崇圣,人们在厄台上修建庙宇,谓文庙,俗名弦歌台、绝粮祠,占地9亩余,正殿名曰大成殿,内塑孔子坐像,傍伴“十哲”。其前有礼殿,后有启圣宫,左有文昌宫、尊经阁,布局严谨,规模宏大。蔡邕曾撰写碑文,曰:“北距陈界十八里,西距蔡城六十里,有厄台……”
《重修厄庙碑记》载:前明时,马嘉谟慨然葺之,刘光国为之记。康熙二十八年(1688年),邑令杨(廷望)公移建蔡沟镇之中齐候庙(孔子会齐候处),置祭田一顷以供祀事,邑人刘仲勷、李向荣、谢伊付、刘大合、刘耀东等慨然统理,而大成殿、启圣宫、奎楼、戟门等处巍然焕然,百废俱举。
厄庙,今已成废墟,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野蔓之中,旧址上建起了一所中学,校园内保存着一株千年银杏树,枝繁叶茂,状若华盖,算是孔圣人所佑的结果吧!
康熙二十八年,邑侯杨廷望令里民筑寨,年久倾圮,继修于清咸丰年间,首其事者,为刘祝三(良多),善施与,嗜爱读,以附贡授息县训导,丁外艰难。适捻匪骚动,势其猖獗,一方人民,逃难无所,祝三因纠合蔡十八里绅耆,倡修寨堡,地有厄庙,故名大成寨。后练乡团,以捍匪患。
清末,刘新垌任寨长,地方不靖,亦为一方百姓所倚踞,其子叡名继父为寨长。民国十年后,豫省土匪猖獗,大匪动愈千数窜挠蔡邑,小匪三五十成群,劫舍架票。乡村五十亩以上户的,稍有资产者,悉移居于寨,蔡沟寨声势浩大。
蔡沟寨横跨蔡河,南北长三里,东西宽二里,周围七里许,寨墙高两丈余,内部土筑,外部砖彻,有东门“望鲁”、南门“圣域”、西门“瞻洛”、北门“贤关”四座寨门。早年修寨时,人们把蔡河截流,使其绕寨两周后东流而去,自然而成两道寨海子,河上各架吊桥,内外有两道寨门,四门有四座“红衣大将军”铁炮,墙四角筑有炮台,百步设有一炮楼,十二门弗朗机小炮,另配维护子炮不计其数,以防御兵匪。
杆匪破寨
民国初年,匪杆赵圭纠合饥民游勇,攻破蔡沟寨的故事,演绎出一段悲壮的古寨史。撰修《上蔡县志》大事记载:“民国十九年(1930)九月,上蔡党店集农民赵圭众三万余人先破林堂寨、大魏寨,次破陈法寨,最后攻占蔡沟寨,所到之处,烧杀奸淫,掳掠绑票,危害群众严重。”
匪首赵圭,又名赵子明(1901~1932年),青年时随父在党店集开饭铺。民国时,兵匪扰民,民生艰难。粮价一日数涨,政府的苛捐杂税又有加无减,穷苦农民以挖野菜、采树叶为食。赵圭拉起杆匪。三百余匪破林堂寨时,杆匪招兵买马,在街上手托条盘,盛着白馍,喊出口号:“跟着干吧,天天过年,夜夜娶亲。” 青壮年不愿意在家挨饿,铤而走险,蜂拥相随,打家劫舍,赵部遂壮大,兵马过千。
民国二十年(1931年)农历腊月初六,百姓闻杆匪攻寨,夜间舍家弃物逃跑。赵圭率部攻破蔡沟寨,司令部设在街南头,门前竖立大旗一面,上书“天下自由军”,号称万余众。部下平时多着花服装,头缠五色绫子。搭起戏台,昼夜演唱。为保证粮草供应,赵部每天出动马队数十匹,在蔡沟寨四周三十里以内巡哨征抢,到处放火、抢掠,对掳获的人“滤叶子”,追问其家产所值,要钱“回票”,不然就“撕票”。
和店乡许集人许季中(1889~1933年),字时行,时任国民党上蔡县党部组织部委员,后任教育局局长。赵圭部盘踞蔡沟,他赴省府请剿荡平匪患。
时年农历腊月十五,国民军第一军第一师的一个步兵团开抵上蔡,进剿赵部。先拟整编招降,双方谈判未果。是年冬,大雪没膝。赵派部下身穿白衣,雪夜袭驻大朱村官兵,抢走一挺重机枪。农历正月初十晨,国民军攻击,寨内房倒屋塌,砖瓦乱飞,南面的门楼、炮楼都被打塌,寨墙也被打倒多处,众匪抵抗不住,越墙乱逃。寨壕水深没顶,穿着棉衣无法渡过,有的裸体渡水外逃,溃不成军,活捉杆匪无数。此役,赵圭匪部死亡惨重,尸横遍地。赵圭出逃后,被友人上告捕获,解送汝南专署枪决,并悬首示众。
国民军营长田墩亨及排长二人、士兵数十人阵亡,为了纪念阵亡的官兵,国民军在寨西门里三官庙内修建一座五层的纪念塔。
抗战之役
查阅抗战档案,蔡沟也曾饱受过日寇侵略。民国三十四年农历三月初五,日寇河渡骑兵联队由周口分两股南进。一股骑兵八百余人,配合步兵,附炮十余门,于当日晚九时至蔡沟镇。国军第十二师三三六团一营副营长赵复兴率步兵一连、机枪一连,分守蔡沟东、北、西门,上蔡保安团特务队孙立仁部守南门,协助固守,阻敌南进。
翌日,敌即行包围,步、炮协同攻击。十时至十二时,敌数百人向我军猛扑,均被击退。至午后三时,北门被敌炮火摧毁,鬼子遂乘隙突入。国军在西、北两门与敌混战,接刃肉博。南门孙立仁部因腹背受敌,即转移至寨东南隅纸厂(今蔡沟中学东院),协助赵营长所率之东门守军,继续抵抗。因敌大部进寨,纸厂被炮火摧毁,赵复兴被俘,寨即失守。
此役击毙击伤敌四十余名,赵部伤亡及失踪百余名,县保安团特务队参战官兵二十余人俱亡。是役,少尉王新全阵亡(四川省江津人),旧有墓碑。1945年秋,建起烈士祠,褒奖守军殉国,顽强抗战。
日军以重大的伤亡代价占领了蔡沟镇,是日下午,开始处理战死的士兵尸体,把四十多具尸体分放在太平车上,拆掉门窗、桌椅、箱柜、麦草堆在一起,点起大火,将尸体依次焚化。为了减轻累赘,一些重伤员也成了火化的对象,哭喊声、呻吟声不绝于耳。
古寨乃保家安民之所,现成为厮杀的战场,鲜血淋淋,伤痕累累,有谁不诅咒日寇的残忍与野蛮?我们更敬重那些抗击敌寇的英雄们。
迎接解放
寒冬里盼望春天来,难捱黑夜盼望黎明,一方百姓盼解放,盼着过上安稳日子。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军某部一团开进上蔡,掀开了解放的序幕。原中共上蔡县委书记兼县长苗九锐回忆起“蔡沟保卫战”,让人惊心动魄的。
洪河以东区域已解放,洪河以西至铁路沿线,国民党县长李云的武装力量还较强大,百姓苦不堪言,请求解放军打过来,消灭反动者。群众听到或见到李云的部队有什么活动,都自愿向我县府汇报情况。某日,线人班世瑞报告,国民党李云部将有军事行动,奔袭解放区县府驻地。
县府带第一连驻扎在蔡沟东门里路南刘家大院。敌方原以为县府仅有一个连的警卫,他们来两个团人马,吃掉县府很有把握。岂不知,我方已获情报,县大队二连、三连已调到蔡沟寨北门外马庄,军分区骑兵大队和一个主力团已进驻至坡朱、大杨一线,突出前沿的县府不过是诱饵。不久,国民党李云部赴高庙寨起其父坟墓,另派部下宋靖忠带一队人马骚扰袭击我县府驻地。一日凌晨,敌保安团偷袭了共产党上蔡县驻冯庄工作组,四名工作队员被捕。
之后,敌方从蔡沟南门和西门潜进寨内,在蔡河桥东约二百米处,枪杀一挑水伙夫,乱打了一阵枪。接近县府大院时,敌方胡乱放枪,更是机枪扫射,枪榴弹齐放,并高喊“活捉苗九锐”。在敌方狂叫一片时,县府工作人员给予还击,把敌人打哑了。敌方包围县府驻地,重兵部署在东门,一怕我突围,二防我援兵。
天已大亮,援兵未到。县府急派孙排副和曹二小两人骑马出东门去调兵。敌方不能进攻,无计可施,遂撤退。恰此时,我兵步、骑援军赶到蔡沟,在苗九锐指挥下,追击敌人,一直到洪河边,毙伤、俘敌一百余人,宋靖忠被击毙于蔡沟乡大杨村一高粱地边。在老百姓的支持下,军民越战越勇,每战必胜,很快便解放了上蔡全境,真应了“得民心者定胜利”这句话。
漫步在古寨遗址上,遥想那雄厚古寨,历历往事诉说着悲壮,寨及庙塔早已坍塌,留下一片废墟,这无疑是一部厚重的史书。
今日蔡沟,331省道穿境而过,乡间水泥路连通千家万户,村落内外林木掩映、集镇商铺林立,新民居、新农民无不张扬着新时代的活力。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