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艺术与孩子间的那道墙
摘要: 上海国际艺术节力推普及教育打破艺术与孩子间的那道墙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舞台上,来自上海市田园高级中学的一名学生演绎了
上海国际艺术节力推普及教育
打破艺术与孩子间的那道墙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舞台上,来自上海市田园高级中学的一名学生演绎了一段《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致敬莎士比亚,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边上,有“莎剧王子”之称的话剧表演艺术家焦晃声情并茂地进行指导,“这段《哈姆雷特》的动作就是要凝固自己的决心,演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演员要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这是正在举办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活动现场。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始终将艺术教育作为其重点项目之一,今年的“艺术教育”板块,更有的放矢地推进艺术普及教育,将目光聚焦中小学戏剧教育。
10月16日,以“向大师致敬”为口号的中小学戏剧嘉年华在黄浦江畔的儿童艺术剧场展开。活动现场,沪上戏剧、戏曲特色12所中小学逾千名学生齐聚一堂,“零距离”体验戏剧艺术的魅力。
《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凤冠霞帔、《铡美案》中包公的黑蟒、《野猪林》中林冲的白箭衣……那些只能在戏曲舞台上见到的京剧华服,在戏剧嘉年华上,不但近在咫尺,孩子们更能亲自穿上戏服“零距离”感受京剧韵味。
互动式戏剧教育成为受到孩子们喜爱的“香饽饽”。除经典戏服展示,戏曲脸谱彩绘区也人头攒动。戏曲学校老师为孩子们画上生、旦、净、丑不同的脸谱,数十张乐呵呵的“小花脸”也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在“我与大师面对面——戏曲工作坊”现场,来自台湾和上海的京剧名家魏海敏、沪剧名家华雯从演唱和表演两方面解密两个风格迥异的剧种。聊得兴起,魏海敏更是现场授课,带领在座学生一起练起了兰花指。
动静结合的戏剧体验,让戏剧嘉年华充分打破艺术教育“次元壁”,让孩子们真正享受戏剧戏曲带来的乐趣。
今年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的另一特色,是在推动中小学生走进剧场的同时逆向操作,让小戏迷登上大舞台。为此,“艺术教育”板块从今年暑期开始,在申城102所戏剧戏曲特色中小学,发布优秀剧目“招募令”,征集其中培育成熟的舞台剧、小品、短剧等作品,最终,由艺术节“艺术导师库”成员遴选出近20部优秀作品进行辅导和提高,凸显孩子们在戏剧艺术教育中的“体验和感受”“参与和提升”。
别看戏剧嘉年华办得有声有色,在推广初期也着实是走一步险棋。
“相较于音乐、舞蹈,戏剧教育的门槛更高,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文学底蕴、肢体协调能力有着更为全面的考察。”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负责人吕琳坦言,历时4年的“艺术教育”校园行以往以沪上高校为教学目标,进入中小学实属头一遭,险些遭遇“水土不服”。“不过,随着艺术教育的普及与重视,戏剧教育低龄化一定是未来的趋势,所以今年我们‘调转船头’向中小学倾斜。”
本报记者 曹玲娟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28日 19 版)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人民网-人民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