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不妨跟娃聊聊“登高”与“敬老”
摘要: 重阳节,每到这一日家庭的晚辈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登高、赏菊、吃糕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个传统节日,不妨跟孩子一起聊
重阳节,每到这一日家庭的晚辈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登高、赏菊、吃糕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个传统节日,不妨跟孩子一起聊聊“登高”和“敬老”。
重阳节登高的由来
重阳寓意长久值得登高享宴
重阳之所以要登高,据魏文帝《与钟繇书》所载:“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因为重阳有长久的意思,因此值得“享宴高会”的说法。
重阳日登高辟邪气
古人偏要定在九月九日登高呢?这也有一种说法。因为重九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气。这种税法不免牵强附会,然而,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啸咏骋怀,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桓景带领乡民登高避灾
后汉时代有名的仙人费长房,有一天对他的弟子桓景说:“九月九日,你的家人将有灾难,如果你带了全家打小,人人用红袋盛茱萸,挂在手臂上,登高饮菊花酒,便能避祸消灾了。”桓景届时果然照师傅所说,全家上山游玩,等到傍晚回家一看,只见所有的鸡,狗,牛,羊等家禽、家畜全部死光。他这才明白,原来这些家禽家畜,做了他们全家大小的替死鬼了。桓景避灾之说,虽为神话,然而后世之人却代代相传,并视九月九为登高避灾、饮酒聚会之期,久之乃渐渐成为我国的风俗。
古人有山岳崇拜情结登山祈福
有人提出,登高其实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古代先民生存环境极其艰苦,大多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大山中生长的各种植物、隐栖的飞禽走兽以及潺潺溪流,使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如果逢高温干旱,山间密林可避高温炙烤;洪水袭来,攀上高山可躲灭顶之灾。此外,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因此,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持此观点的人还将“崇”字本身作为旁证:崇,形声字,从山,宗声。崇拜之“崇”原本就是对山岳而言,因为“山”即高山,“宗”为神圣。以“宗”喻“山”或以“山”喻“宗”,都蕴含有尊崇、敬畏之意。
登高“辞青”说
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重阳节的其他民间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祭祖
这一天是敬老的日子,也是中国部分人的祭祖大事,也就是广东人所说的“拜太公山”。这一天对于家族的人来讲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特别是男丁。重阳登高,与古人的祭祖活动密不可分。根据《吕氏春秋》记载,先秦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古时因耕地资源少,加上有讲究的人家要看龙脉风水,通常墓地会选在山上,所以祭祖一般要登高。
重阳与孩子聊聊敬老
今天的重阳节,已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人节。因为忙于工作,不少家长将孩子的生活起居、教育成长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是,长辈习惯了无怨无悔的付出,孩子却常常不懂得如何‘敬老’。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传统节日与孩子聊聊敬老十分重要。
回答孩子为什么要尊敬老人
1问:爷爷奶奶为什么可以不工作呢?
答:在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他们也像爸爸妈妈一样工作,现在他们年纪大了,身体不像年轻时那样好了,所以也不应该再工作了。就像中小学生,每个星期要到学校去学习五天,到了周末就可以放松休息了,爷爷奶奶已经工作了好多年了,现在到了休息的时候了。
2问:爷爷奶奶为什么还会送我去学校,去菜场买菜呢?
答:就像你是爸爸妈妈的孩子,爸爸妈妈也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孩子。他们爱你,也爱爸爸妈妈,虽然他们年纪大了,还是想帮我们做一些事情,来表达他们对我们的爱。所以我们要尊敬爷爷奶奶,也要多为他们做一些事情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
3问:那爸爸妈妈是不是也会老,我是不是也会老?
答:对啊!那是自然规律。爷爷奶奶从前也是像你一样的宝宝,后来才慢慢长大、变老的。爸爸妈妈和宝宝也会慢慢地变成爷爷奶奶一样的老人的。就像树叶在春天长年,到冬天凋落,变成泥土滋养大树。正是有了爷爷奶奶这样的长辈,才有了爸爸妈妈,也才有了宝贝呀!所以我们应该尊敬爷爷奶奶和所有的老人,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
4问:那我应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呢?
答:可以做很多事情呀!比如扶爷爷奶奶上下楼梯,为爷爷奶奶盛饭,陪爷爷奶奶说话。其实,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可以为爷爷奶奶做很多事情。
可以做到的亲子敬老任务
第一,给孩子讲道理。爷爷奶奶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像年轻时那样好了,所以也不应该再工作了。但他们还是想帮我们做一些事情,来表达他们对我们的爱。所以我们要尊敬爷爷奶奶,也要多为他们做一些事情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你虽然还小,但也可以为爷爷奶奶做很多事情,比如扶他们上下楼梯,为他们盛饭,陪他们说话。
第二,可以看看老照片。在家里或多或少总会珍藏一些长辈们旧时的照片。虽然许多照片可能已经褪色或泛黄了,但在孩子眼里,这可能都是一件件神奇的宝贝。和孩子一起把这些老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吧!看着它们,听你讲长辈们当年的事情,这对孩子来说将是一段有趣的时光。长辈们从年轻走向年老的一个生命过程,不仅让孩子了解长辈的过去,也拉近了三代人之间的距离。
第三,可以和孩子做一个“跟踪”游戏。让他当一天“小侦探”,看看爷爷奶奶一天都做了哪些事情。虽然都是日常的小事,但对于平时习惯了别人照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而言,却是他第一次全身心地去关注长辈的生活,他可以了解到长辈的忙碌和辛劳,知道他们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
第四,可以让孩子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当孩子们发现,原来长辈们知道那么多他不知道的事情,他们对长辈们不仅有了情感的亲近感和共鸣,而且还会对他们“肃然起敬”。
第五,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为长辈们做一份礼物,让它们来转达孩子对长辈的尊敬与爱。
第六,可以让孩子当一天“小拐杖”,为爷爷奶奶“鞍前马后”地跑一跑。最后一天,可以请孩子静下心来想一想,用一个小表格记下他为长辈做的“爱心记录”。可以由孩子说、父母记,当然也可以让孩子画下来。
如何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敬老”
★在孩子刚刚学会说话时,年轻的父母就在孩子学会叫爸爸、妈妈的同时,要求他也会叫爷爷、奶奶。
★当孩子过三岁之后生日时,就要求孩子也说出并牢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生日。四岁后则要能报出老人的正确年龄。
★如果没有和老人住在一起,再忙也不忘定期带孩子去看望老人。
★让孩子了解老人的嗜好,并鼓励孩子跟老人同乐。五岁的维佳就透露,他学下棋就是为了能常常跟爷爷“杀上一盘”,以便让老人和自家一起“高兴高兴”。此外他还经常陪伴老人去郊外钓鱼。
★让孩子为老人提供帮助。当知道奶奶“眼神不好”难以看书时,就把书中的故事一篇又一篇地朗读给老人听。
★当老人生病时,要求孩子将药和水送到老人的床榻前,并学会说诸如“您感到好些了吗”、“您很快就会恢复健康的”等问候语或祝福语。
★教育孩子认识到人一旦老了动作自会变得笨拙,步履自会变得蹒跚,身材自会变得难看,而且每个人,也包括孩子自己,老了也会这样。由此孩子便不会再觉得老人“难看”或“可笑”。
★教育孩子明白人一旦老了,脾气可能会变得不那么随和。由此要求孩子面对老人的种种“奇怪表现”,心态平和又宽容。
★鼓励稍大些的儿童跟长辈以外的更大范围的老人接触。如,在公园里向正在健身的老人问候,帮助步履蹒跚的老人过马路,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
★教育孩子不要忘记业已谢世的长辈为家庭作出的贡献——带领孩子扫墓即是一个好办法。
★在爷爷和奶奶发生口角时,不妨让孩子充当“调解人”——在孩子作“中间人”的情况下,老人们往往容易和解;同时孩子与老人之间的代沟也会缩小。
★成人理应在“敬老”上作出表率。不难理解:如果家长能在敬老上以身作则因而家庭中敬老气氛浓郁,他们的孩子同样会跟大人一样“自觉”地视“敬老”为美德。
★鼓励孩子将节省下的零用钱捐献给孤寡、残疾老人,每年至少一次。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搜狐教育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