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不再免费提现 网友称其自我打脸
摘要: 资料图。 马金顺 舆情综述 继微信之后,另一支付巨头支付宝也将对用户提现收取手续费。 支付宝官方微博 9 月 12 日 发布《关于支付宝部分服务规则调整的公
资料图。
马金顺
舆情综述
继微信之后,另一支付巨头支付宝也将对用户提现收取手续费。
支付宝官方微博 9 月 12 日 发布《关于支付宝部分服务规则调整的公告》,公告称从 2016 年 10 月 12 日起 ,支付宝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个人用户每人累计享有两万元基础免费提现额度,超过额度后,按提现金额的 0.1% 收取服务费。
支付宝提现是指用户通过支付宝把资金转到银行卡的行为,仅涉及到“提现”和“转账到银行卡”两个具体的产品。
至于收费原因,支付宝在公告中表示,由支付宝承担的综合经营成本上升较快,这次对提现规则的调整,是为了减轻部分成本压力。
支付宝表示,最终选择对提现而不是在其他环节收费,是因为用户进行消费、理财、购买保险、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还款等支付的频次比提现高出很多,如果在支付环节收费,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而选择仅对超过免费额度的提现进行收费,用户受到的影响会相对小很多。
不过,公告发出后,不少媒体及网友认为,支付宝将收费原因归咎于成本压力,完全是一种托辞。
舆论关注度走势分析
9 月 12 日 13 时 ,支付宝通过官方微博将提现收费的信息公之于众,截至 9 月 25 日 晚 8 时 ,该条微博被评论 43644 次,转发 39102 次。
除此之外,当日新浪新闻、中国新闻网、《经济日报》等官方微博均关注了支付宝提现将收费这一话题。
13 时 17 分,环球网、中国网等将该事件从微博平台传播到主流网站平台,随后人民网、搜狐财经、新浪财经等门户网站也纷纷跟进,其中人民网以《支付宝提现将收费! 8 招让你不受影响》为题对该事件进行报道,被搜狐财经、光明网、大众网等多家媒体转载。
《中国商报》《法制晚报》《 21 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等将支付宝提现收费的话题传播到传统纸质媒体平台,推动了该事件的进一步传播与热议。
当日有关支付宝提现将收费的话题新闻报道量为,微博发帖量高达 96914 条,其中有关该话题的微博舆论热度第一次达到顶峰。
9 月 13 日 ,随着媒体对该事件的关注与热议,舆论热度也进一步得到提升,当日有关支付宝提现将收费话题的新闻舆论热度首次达到顶峰,新闻报道为 3480 篇。
9 月 14 日 ,有关支付宝超额提现将收费的话题持续被关注,评论性文章趋多。比如,人民网发文称《支付宝因成本原因提现收费 是托辞还是实话?》、《长沙晚报》评论《对支付宝收费淡定点也好》等。
9 月 15 日 至 17 日,由于中秋节放假,有关该话题的舆论热度明显下降。
9 月 18 日 ,节后第一天,舆论热度再次升高,当日有关该话题的微博热度再一次达到高峰。次日,新闻对此事的关注度也随之达到高峰。
目前,有关支付宝超额提现即将收费的话题仍被持续关注,但整体舆论热度明显下降。
“法治周末谷尼舆情监测中心”微信大数据平台“新微邦”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25 日晚 8 时 ,有关支付宝提现将收费的新闻报道量高达 7586 篇,微博发帖量为 131961 条。
根据“新微邦”统计数据,多数主流媒体均对该事件进行了高度关注,其中,中国网关注度最高,占比为 28.16% ,光明网紧随其后,占比为 21.65% ,关注度占比为 12.62% 的网易排名第三。
网友观点分析
随机抽样 340 名网友留言及评论,进行倾向性分析可知,三成以上的网友表示马云这是在打自己的脸,当初承诺的不收费呢?两成以上的网友认为收费是意料之中的事,全是套路;另有两成以上网友表示会卸载支付宝,不会再使用;一成以上的网友表示理解支付宝的做法;另有少数网友认为成本太高而收费全是借口。
质问当初的不收费承诺去哪了,占 32%
网友“哈口人合”:当初微信收费的时候,支付宝怎么说的?
网友“ charlene ”:马上卸载,当初马老板的话是忽悠消费者的吗?
网友“ Chgo 浩”:马云这脸打得如雷贯耳啊!
意料之中的事,全是套路,占 26%
网友“ yiko30 ”:哎,这是迟早的事,预料之中,全是套路!
网友“ qfzxpb ”:天下真没免费的午餐,收费只是迟早的事而已!
卸载支付宝,不会再使用,占 23%
网友“ hyu 册子”:一旦收费,坚决删掉,不再使用!
网友“佳运常平”:集体退出,看他怎么运作!
网友“任小小姑娘”:你执著要收费的话,就将会失去我们这些宝宝!
理解支付宝的做法,占 11%
网友“无 v 欲 v 无 v 求”:微支付、支付宝等收费是没办法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他们有压力,来自银行的压力。
网友“阳光喜爱的星星 1zs ”:只要安全方便,没问题,表示可以理解,毕竟用了六年多都没出过问题,放心!
成本高全是借口,占 3%
网友“小莉儿很迷茫”:现在的支付宝这么牛会在乎那一点点手续费吗,成本过高借口而已,就是不合理。
其他,占 5%
网友“ Foi- 超?”:微信、支付宝都不能用啦,还能有什么好用的软件吗?
网友“ still love ”:支付宝将会损失大批客户!
媒体报道分析
支付宝官微发布收费公告后,随即引起诸多媒体的关注。
人民网刊文《支付宝提现将收费! 8 招让你不受影响》,为用户支招: 1 、把钱直接花掉; 2 、蚂蚁积分抵用免费额度; 3 、巧妙运用余额宝; 4 、用来买理财产品; 5 、使用蚂蚁花呗; 6 、开通亲密付; 7 、用来还信用卡; 8 、转账到别人支付宝账户上。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媒体对支付宝宣称收取服务费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而产生质疑。
中国网引用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的观点:支付宝在这个时候收费,归咎于“综合成本的上升”,完全是一种托辞。
董希淼指出,支付宝的运营维护需要付出一定成本,包括线路设备、日常管理等。正是由于投入了这些成本,支付宝才得以向用户提供丰富的服务,推动了支付宝发展壮大。这些成本一开始就存在,而且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用户群体的扩大,边际成本是在下降的。
凤凰财经认为,此次支付宝提现收费,或成蚂蚁金服启动 IPO 前兆。“支付宝作为蚂蚁金服最基本的一环,涉及到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业务,此前蚂蚁金服盛传 IPO ,支付宝作为先行军,利用提现收费这一环帮助蚂蚁金服亮出漂亮的盈利数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助理分析师陈莉在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说道。
另外,《证券时报》表示,免费是互联网企业竞争的法宝,但也是一把“双刃剑”,会损害到企业利润,必须找到长期盈利模式,才能为用户提供持续服务。提现收费代表移动支付初步成熟,市场培育期已安全渡过,企业开始追逐利润。用户不必太过担心,毕竟移动支付是以小额消费为主,资金量大的业务需要走银行通道,而银行正在推行电子支付免费,也可以作为一个替代品。当然,互联网技术在不断进步,未来或许还有新的支付模式诞生,取代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地位,也未可知。
舆情点评
早在今年 3 月,微信对外宣布从零钱到银行卡的超额体系需要收取一定手续费时,支付宝当时通过官方微博表示“支付宝提现不收费”。
而如今,刚刚过去半年,支付宝却突然变卦——超额提现将要收取服务费。
所以支付宝提现将要收取服务费的公告一出,很快引起网友及业界高度关注。
从网友及媒体报道观点来看,多数将其解释为这是一种套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马云这是在打自己的脸等。其实从这一点也提醒相关企业,不要轻易对用户作出承诺,否则,一旦承诺无法实现,失去的将是用户对自己及企业的信任。
从微信及支付宝的公告来看,其收费原因均是因为成本上升,为了降低成本。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微信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工具,在用户转账的时候承担了通道的作用,这时候银行是要向第三方支付工具收取手续费的,转账成本高达千分之一。现在这个成本一个月超过 3 个亿,而且还在急速增加——这是哪一家机构都承载不了的。
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从企业角度来看,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费,乃大势所趋,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这些平台长久与健康运营,不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突然“崩盘”。
不过,希望支付宝收取这些服务费的目的,正如其公告中所说,“更不意味着支付宝从此将以赚钱作为唯一目的,收费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更高的服务水准”,至于能否真正做到“支付宝,知托付”、“更高服务水准”的承诺,我们仍须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中国经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