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遗迹

驿城第一古刹——延禧寺

2016-09-20 08:02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ldm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印象里的古刹总有几棵成百上千年的古树或一泓长年不歇的老泉,步履所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岁月的沧桑和流年的深沉。虽然此前已有看景不如听景的心理准

□ 赵新春

印象里的古刹总有几棵成百上千年的古树或一泓长年不歇的老泉,步履所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岁月的沧桑和流年的深沉。虽然此前已有看景不如听景的心理准备,但是来到位于驻马店市练江大道朱氏桥西北角的820院内的宋代古刹延禧寺旧址,眼前层叠的现代家属楼,还是让我有些手足无措。规整的现代方块建筑丛中,已丝毫寻不出古刹当年暮鼓晨钟的印迹。

驿城区延禧寺是驻马店市区最早的古寺,始建于宋丁丑年间。初名弥勒院,明成化十九年改称延禧寺,最初供奉的是大肚能容的弥勒佛。大肚弥勒佛是五代时的布袋和尚,其事迹最早见于宋代赞宁的《宋高僧传》。元末浙江慈溪人、著名僧人昙噩撰写的《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对布袋和尚的行状有详细的记述:“大师不知何许人也。五季梁时,见于明州奉化县……世莫知其族氏名字,常自称契此。若长汀子、布袋和尚,则以人之所见称也。”因为他留有“弥勒真弥勒,时人自不识”的偈言,人们认为他是弥勒菩萨的应化之身。

北宋元符元年(1098),布袋和尚被宋哲宗封为“定应大师”。崇宁三年(1104) 浙江省奉化岳林寺住持昙振募建供奉阁楼,第一次将布袋和尚以弥勒菩萨的形象供奉于寺内,这也得到了时任皇帝宋徽宗赵佶的肯定,赐阁名“崇宁”。从此,“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的大肚弥勒佛形象开始在全国广泛供奉和流行。

在宋朝延续的300多年历史中,前后经历了6个丁丑年,即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景裕三年(1037)、绍圣四年(1097)、南宋的绍兴二十七年(1157)、嘉定十年(1217)、景炎二年(1277)。驿城区安楼人,清朝同治甲子科举人安增认为延禧寺建置的丁丑年是宋哲宗绍圣四年,即1097年。以此算来,从最初的弥勒院到1948年因战火彻底被毁,延禧寺先后存在了800多年。

像中国北方许多建筑一样,800多年中,这座建于宋代的古刹也经历了多次的焚毁与重建。延禧寺第一次焚坏是在北宋末年,宋金交战的战火之后只剩下当初修建时所立的石碑。到清代光绪年间重修延禧寺时,虽然“碑仆字脱”,但该碑仍在。

延禧寺的香火达到鼎盛是在明朝中期,这与成化十年(1474年)就封汝宁府的崇王朱见泽有很大关系。朱见泽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第六子,明宪宗朱见深的同母弟。天顺元年(1457年)封崇王,成化十年就藩汝宁府,弘治十八年(1505年)逝后勅葬于确山县蟠龙山上。

朱见泽就封汝宁,“岁有常禄万石”,又有“赐地二千五百余顷”,衣食无忧的他,没事就喜欢在封地汝宁府境内到处游历。驻马店在元朝是传送公文的急递铺,位于遂平至确山的驿递道上,人烟稀少,只有孤零零的递铺和四五个铺兵生活在这里。明朝天顺年间,有个叫安全的人迁家至此,在驻马铺附近设市贸易,驻马铺才渐渐成为村镇,称驻马镇。据安增考证,当初驻马铺之所以称驻马,是因为镇东古有苎麻村。

明朝时的驻马店虽有递铺,但并不出名。朱见泽游历至此,是兴之所之,或是慕延禧寺之名,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次崇王朱见泽游历并寄宿延禧寺,却让这座建于宋代的古寺焕发了生机。弘治辛酉年(1501年),朱见泽派中官李杰、樊新会同“朗山僧善祥及地主安祥、安敬、安升、安邦等,耆士张缙、张绅等,因寺遗址廓而修之,壮丽为镇名胜”。在参修延禧寺的这些人中不少是读书人,安邦、张绅还是做了官的举人,这也让延禧寺在明清有浓重的文人色彩。“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延禧寺也成为当时文人们的集聚之地。

正德元年(1506年)6月,弘治乙丑(1505年)科进士、汝宁府仪卫司人熊遇(祖籍江西德化)服丧归家,见家徒四壁,无处可居,便寓居在重修一新的延禧寺,“教授生徒门下,号‘竹轩十友’”。熊遇后来官至兵部主事,他所教习的“竹轩十友”中,又以汝阳人林时最为著名。

林时字懋易,号介立,正德丁丑(1517年)进士。九岁时,父亲病逝,家道中落,依然勤学不辍,举乡试第二。中进士后,为庶吉士,因参与撰修《武宗实录》,授国子监司业,后升任南京通政司右通政。林时为人耿介,居官清廉,《汝宁府志》说他“历官二十年,委巷草舍如故”。

熊遇三十二岁时英年早逝,在他去世的十年之后,他的得意弟子和知己林时,联合当年同在延禧寺读书的同窗故旧,故地重游,“作《秋行》十二首以寄慨”(见《汝阳县志》),感念先师,成为一时之盛。

继弘治年间修缮,明朝隆庆辛未(1571年)、万历辛丑(1601年)又两次对延禧寺进行扩建和修缮,寺庙占地500多亩,僧众有百人之众。

万物有盛有衰,谁也逃不过盛极必衰的宿命。在明朝兴盛一百多年的延禧寺也是一样。明朝末年,因为“流寇蜂起,驻镇悉属战场”,延禧寺再次被毁。也有民间传说,延禧寺这次被毁是由于当时寺内和尚鱼目混杂,有寺人仗势作恶,残害百姓。这事儿被攻打汝宁的李自成义军听说后,便派兵3次攻打并放火焚毁了延禧寺。这也是戏曲《三打雷音寺》的事件原型。

经历了这次兵齑,清代虽然多次对延禧寺进行修复,但这座驻马店市区最早的古寺,却再也无法恢复有当年的盛况。清朝对延禧寺两次大的修复,一次是在乾隆年间,由驻马镇当地人张国荣、薛有本“各捐赀,募四方,鸠工庀材,稍复其旧制”。另一次是光绪乙未年,即1895年,因为“皇上御极之八年,岁稔,众善士更葺而新之”。对于后一次修缮,驻马店驿城区当地人、同治甲子举人安增撰有《重修延禧明宏寺治辛酉碑记》,不仅详细记述了延禧寺的历史沿革,也对驻马店的建置和由来进行了考述。今天有人称驻马店为皇家驿站,正是源于对安增碑记“成化甲午,崇简王就封汝宁,实建庄于此土,倘寺亦其游历托宿者欤”中“实建庄于此土”的释解和想当然的推论。

延禧寺在明朝因熊遇在此“教授生徒门下”而出名,也带动了当地氏族耕读风气的形成,当地的安氏、张氏在明清两代一直为本地著名的耕读世家,出了很多读书人。作为驻马店驿城区本地的一处佛教胜地,延禧寺自明代就办有私塾,供贫困学子读书,为延禧寺写过碑记的安增在中举以前就曾在寺内私塾教书。

清末到民国初期,驻马店一带多次上演城头变幻霸王旗的闹剧,义军、土匪、军阀你来我往,民不聊生。这时的延禧寺是否也像练江寨内东岳庙一样,大量收留过难民,我们已无从得知。但延禧寺终止佛教活动却是在信奉基督教的冯玉祥主政河南的1927年。当时佛教的一切活动被明令禁止,延禧寺也不例外,寺院庙产被充公办学,庙产收入提供给1930年成立的驻马店老街小学(张贞臻和范庭俊各自创办的私立学校合并而成)和驻马店联合小学作为办学经费。1934年,两家小学合并,校址在附近的张家祠堂,1943年迁入延禧寺内,更名为练江乡中心一校。鼎盛时,学校有6个班,学生262人,教职工14人。

19484月,国民党派飞机轰炸驻马店,练江乡中心一校校舍,即延禧寺建筑被炸毁,存在了800多年的延禧寺至此消失,淡出人们的视野。解放后,这里成为一家军事企业的驻地,现在新建成住宅小区。

    当年,安增在他所做碑记里曾有这样的感慨:“余又慨夫当时王公大夫游于此者,今俱不可复作,虽兹寺巍然独存而亦非复古者之旧,则又乌知数百年后有作起而更之为谁氏,而兹寺者其果不异于今所云也?”如果生活至今,面对眼前,不知他又会对这座宋代古寺生出怎样的感慨。

责任编辑:ldm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