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 为何市场解读分歧大
摘要: 时隔半年,央行再度启动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品种,在央行早就宣布要常规化运用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谨慎降准降息的背景下,此举本来极为平常。然而有意思的是,消息一
时隔半年,央行再度启动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品种,在央行早就宣布要常规化运用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谨慎降准降息的背景下,此举本来极为平常。然而有意思的是,消息一经公布,就在市场上激起千层浪,各种预判猜测纷至沓来,其中不乏截然对立的观点。
去年底以来,央行开始频繁使用逆回购、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短期借贷便利)以及其他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今年到目前为止仅在2月底有过一次降准行为,而上一次降息还是在去年。据官方解释,这一调整是为了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同时避免大水漫灌的方式催生资产泡沫,以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这种做法在今年春节前后表现得最为明显,彼时在跨年因素的扰动下,资金面极为不稳定,央行几乎每日都会通过各种工具对冲流动性,这次重启的14天期逆回购品种上一次出现就是在那期间,此外,28天期品种当时也被多次使用。此后,资金面逐渐平缓,央行开始降低操作力度,每日以7天期逆回购对冲流动性,资金紧张,加大逆回购量,以净投放为主,反之则以净回笼为主。
央行的意图似乎一直都很明确,不会轻易降准降息,但是只要流动性出现波动,一定会及时呵护。
这一次在时隔半年后重启14天期逆回购,结合目前资金偏紧的局面,其最直接的目的自然是对冲流动性,稳定中短期资金面。但这在市场上引起的反应远不止于此。不少机构作出更深层次的猜测,认为延长逆回购期限是为了提高短期资金成本,从而实现债市去杠杆的目的,相当于变相加息。加之以同时有传言称央行窗口指导大行减少隔夜资金融出,尽量融出长期资金,这一信号更被强化。不过也有人指出这种猜测是被过度解读了,这只是正常的公开市场操作,目的就是为了对冲流动性。通过公开市场去杠杆既不现实也不可行。
如果联系上近期监管层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对金融去杠杆的决心,也就不难理解市场会对重启14天期逆回购做出种种猜测。在这种背景下,市场参与者如“惊弓之鸟”,情绪极容易被引导。事实上,争论央行此举本身是否有此意味并不重要,去杠杆本来就是既定的明确方向。
值的注意的是,货币政策由全面宽松转向短期灵活调整,是否实现了央行的目的?在维持了大半年每日操作7天期逆回购的情况下,为何在一个没有特殊因素和跨年跨节等因素扰动的时候,需要启动14天期逆回购?
分析这大半年来市场的流动性变化规律可发现,央行每一次都在出现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及时出手加码投放,保证了流动性上没有出现太大问题,这表明了央行采用的这种通过短期工具调节流动性的方式是有效的。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其短期化、碎片化的弊病也逐渐凸显出来,即市场资金面变得更为脆弱,具体表现就是常规因素的扰动产生的波动较以往更大,比如上个月月末,跨月因素带来的资金紧张态势就远超过市场预期。在去杠杆、脱虚入实的大方向上,如果要坚持这种方式,央行就必须在对短期工具的运用上更加熟练和多样化,市场也需要适应更为灵活多变的调节方式。(方海平)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