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教育 少儿教育

行与思:孩子,你为什么不感动

2016-08-11 10: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张 烁 课堂上,六年级的孩子在观看纪录片:30年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亲人都不知道他究竟干什么。屏幕上,当93岁的老母亲见到30多年未曾谋面的儿子时,对黄

     张 烁

       课堂上,六年级的孩子在观看纪录片:30年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亲人都不知道他究竟干什么。屏幕上,当93岁的老母亲见到30多年未曾谋面的儿子时,对黄旭华的兄弟姐妹说:“三哥的事情,你们要见谅。”此时,老师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同学们,你们感动吗?”老师擦擦眼睛,情不自禁地问。没想到,很多孩子摇摇头。为什么?老师吃惊极了。“我觉得这离我们太远了,虽然说不感动好像不太像话,可我还是想说真话。”一个孩子诚实地回答。

  孩子,你为什么不感动?这可能是思想品德课上老师们最挠头的事情。一份在自己看来近乎完美的教案,故事导入、启发引导、总结升华,可孩子们却不买账。有时候,即使孩子能把正确答案写在考卷上,老师心里也“不托底”,因为不少孩子即便“入了脑”,也未必“入了心”。

  孩子为什么不感动?有很多原因。比如,十来岁的孩子很难理解30年不见面意味着什么。作为独生子女,也很难理解兄弟姐妹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亲情。所以,在这堂课的选材上,老师恐怕就有些不足。

  但说到底,感动是道德实践内化于心的过程。很多孩子特别是城里孩子,一出生就被近乎“泛滥”的爱包围,父母、学校、社会无论对他多么好,他都很难被打动,因为他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对此,有的学校组织城里孩子和打工子弟交朋友,当亲眼目睹“另一个世界”的境况时,很多城里孩子眼泪下来了,有的一下子就改掉了大手大脚的习惯,有的还主动省下零花钱帮助贫困同学。所以,思想品德课仅靠说教是不够的,要更多地在道德实践上做文章,在内化于心上下功夫。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11日 18 版)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人民网-人民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