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理 笔耕一片沃土
摘要:□晚报记者 王莹 文/图“我一向认为,写戏是聪明人干的行当,非大智者莫为。我是个笨人,竟也写起戏来。究其缘由,大概是因为我笨,不然不会这样不自量力。既然写上
□晚报记者 王莹 文/图
“我一向认为,写戏是聪明人干的行当,非大智者莫为。我是个笨人,竟也写起戏来。究其缘由,大概是因为我笨,不然不会这样不自量力。既然写上了,想改行也难,就只好写下去。稿纸撕得多了,这些年倒还真写出了一些剧本,或上演,或发表,甚至还在全国拿了大奖。”——周明理
周明理
人物小档案
周明理,1958年9月生,平舆县西洋店镇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理事,驻马店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驻马店市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常委委员,驻马店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驻马店市第五、六、七、八、九批拔尖人才。1980年开始创作,先后出版剧本《红河绿柳》《戴枷的钦差》《苦婴泪》《小镇风情》《老河湾》《郭了凡》等上百部。其中《红河绿柳》获河南省第四届戏剧大赛剧本、演出等5项大奖,《抢来的警官》获河南省第八届戏剧大赛金奖,《陈蕃出山》(与人合作)获第五届河南省黄河戏剧节金奖、《陈蕃》(与人合作)获第十三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奖。现任驻马店电视台文艺部主任。个人小传被 《中国县情大词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豫剧大词典》《世界华人艺术界名人录》等收录。
没想到能成为剧作家
7月13日,周明理抽出时间,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待了记者。谈起自己的创作经历,周明理说:“我没有想到自己能成为作家,特别是剧作家。”
“小时候,我们小孩子玩捉迷藏游戏,我总找得最准,藏得也最隐蔽;‘两国’交兵,我总能以谋取胜……我希望当将军,能指挥千军万马。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周明理的思绪一下子回到很久以前。
“我出生时,父母被划为‘右派’。我刚跨进校门,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记得有一天,我高兴地告诉父母,长大了我要当将军,遗憾的是父母脸上不仅没有笑容,脸色还很难看。接下来,我什么都懂了,别说当将军了,就是学校的红小兵也没有我这种人的份。”周明理说,那时候,别人去闹革命,他只有借几本在学校偷偷传阅的书看,比如《林海雪原》《红日》《保卫延安》《苦菜花》《草原烽火》等。后来,这些书也被查禁了。记得有一次,他借了一本杨朔的散文集《荔枝蜜》,正看得上瘾,被人收走了,校长在全校大会上点名批评了他。父母怕他闯祸,再也不让他上学了。“当时我还不明白,身为教师的父母为何不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周明理说。
周明理就回家劳动。队长看周明理小,就让他放猪、放牛、上街拾瓜皮。本性不改,周明理又把父亲珍藏的几本剧本翻腾出来看。“我记得很清楚,红皮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河南省会演的剧目《三哭殿》《十五贯》《破洪州》等。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然而有一天,一个好心的乡亲告诉父亲,红卫兵要破四旧,抄我们的家。父亲赶忙让我顶上门,忍痛把剧本烧了,我当时就哭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那种版本的剧本。”周明理说着,眼神里透露着无限的惋惜之情。
周明理渐渐长大,同龄的伙伴都有了媳妇,可谁家愿意把闺女嫁给一个“黑五类”的孩子呢?
父亲对周明理说:“你学一技之长吧,不然你一辈子只能打光棍。”从此,无论是三伏天还是三九天,周明理拼命地练曲胡、板胡、二胡、笛子、三弦,冻烂了手脚也毫不在意。批“教育路线回潮”的前夕,周明理跨进了校门。
1975年,周明理凭着吹、拉、弹、唱的技艺,考入平舆县文化馆宣传队。演出之余,周明理学着写了几个曲艺段子。1980年后,周明理开始写小戏剧剧本。他写的《团聚》《开锁》《喜姑娘》均被地区《戏曲初选》发表。其中《团聚》获驻马店地区优秀剧本奖。
执着追求戏剧艺术
1984年对于周明理来说太重要了,这一年,他被地区文化局推荐参加了河南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编剧班。郭汉城、余秋雨、谭沛生、朱文湘、王安癸等老师的教诲使他思路大开。他记了厚厚的十多本笔记。
他思索、琢磨,在古与今、昨天与现在之间寻找。他发现历史与今天是紧密相通的,以史为鉴可知兴亡,历史上不少刚直不阿、为民请命的贤达之士很值得大书特书。1985年,一个大胆的想法萌生了,他反复阅读历史书籍,潜心钻研,写出了八场古装戏《戴枷的饮差》。剧本一问世,立即引起了轰动。省戏剧研究所为此剧本专门召开了剧本分析会,专家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全国剧协副主席、《朝阳沟》的编剧杨兰春看了剧本,执意要和作者深谈一次。谁知一见面,杨兰春愣住了:怎么会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呢?
26岁的周明理靠自己对戏剧艺术的执着追求和超人的毅力,闯进了艺术的殿堂,让河南戏剧界刮目相看。
《戴枷的饮差》几经修改,广泛征求意见,终于搬上了舞台,由平舆县豫剧团演出。在1986年驻马店地区首届戏剧大赛中,《戴枷的饮差》一剧力挫群雄,荣获编剧一等奖。河南电影制片厂闻讯赶来,组成强大演员阵容,赶拍了电视戏曲片上、下集。此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又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天津、陕西等24家省级电视台播出。
“作为一个作者要到生活中去,我常将其比作打井,井越深水越清。当然,这需要好眼好手。我是笨人,不敢有更高的奢望,只求能守着井台常饮清泉足矣。”周明理说。
他与农民交上了朋友
面对成绩和荣誉,周明理不骄不躁,悄悄背上行囊住进了偏僻的乡村,与农民交上了朋友。他深知只有深深根植于这片黄土地,艺术之树才能常青。离开了农民朋友,什么也休想写出来。周明理在乡下一住就是半年,吃在农民家,和农民一起干农活。他记下了一本本的素材和感想。
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他激动,兴奋,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他思考着中国农民的命运。联系实际,他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盲目生育,以致无力负担,家境贫困。他要为盲目生育者画像,让糊涂者觉醒。七场古装剧《苦婴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该剧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紧贴现实的感染力,引起轰动,连演上百场,场场爆满。
2000年,刘文功的事迹激发了周明理的创作灵感,他以刘文功为原型,创作了豫剧《抢来的警官》,该剧获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五届入选作品奖。随后,该剧以《乡村警官》为名被拍成电影,打破了驻马店长久以来“银幕没有影”的局面。该电影在2004年入选河南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02年,周明理被河南省豫剧二团邀请创作剧本《春暖花又开》。随后,他为河北省邯郸东风豫剧团创作剧本《城里下来个女村官》。该剧获河北省第六届戏剧节优秀编剧奖。后来,他又为安徽淮北市豫剧团创作了七场现代戏《天大好人多》。
2005年,周明理整理、作词的丝弦道表演唱《小秃劝妻》在第九届河南省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荣获金奖。
2006年,周明理创作的戏曲《喜姑娘上轿》在第九届河南省小戏、小品大赛中荣获金奖,并被外地市邀请参加春节文艺晚会演出。
2008年,周明理创作的大型古代戏《女儿泪》由鹿邑县豫剧团演出,在周口市第三届戏剧大赛中荣获金奖。
2008年,周明理创作的20集电视连续剧《驸马村》,由河南省影视集团公司、河南仁和影视文化传播公司联合拍摄,《大河报》《郑州日报》均作了详细报道。
2011年~2013年,周明理与人合作的戏曲电影《农家媳妇》《农家嫂子》由周口农村电影院线拍摄并在全国上映。其中《农家媳妇》已上映26万多场,在第四届中国农民电影节上被评为中国农民最喜爱的电影,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嘉奖。
2015年,周明理创作的戏曲电影《家有贤妻》由驻马店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泌阳县委宣传部、市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拍摄,2015年12月18日开播至今,已在全国上映10万多场,平均每月在全国各地上映1万多场,好评如潮。
热爱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1991年,周明理被评为河南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4年,周明理荣获河南省职工读书自学成才奖。
2000~2001年度,周明理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文艺工作者。
2003年,河南省豫剧二团在河南省人民会堂展演的三台大型现戏中,其中两台均为周明理创作。
2012年12月21日,由周明理作词的作品《嫦娥姑娘》荣获第19届河南省歌曲创作一等奖。
2012年,由周明理、吴传林创作的大型古装剧《陈蕃出山》由驻马店市豫剧团演出,荣获河南省第五届黄河戏剧节金奖,后由著名剧作家陈涌泉再次创作、提高,2014年豫剧《陈蕃》在河南省第十三届戏剧大赛中荣获河南省文华奖,并赴苏州参加了全国戏剧节展演。
2014年10月,周明理创作的广播剧《我的父老乡亲》(与人合作)获河南省第10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015年,周明理创作的《六个鸡蛋》在第十二届河南省“群星奖”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熟悉周明理的人都说他精明过人,要不他怎么写什么像什么,写什么就成什么呢?其实,他的精明来自深入生活和虚心向群众学习。有谁知道他为写好一句唱词彻夜不眠;有谁知道三九寒冬他一坐就是几天几夜,以致双脚长满冻疮;有谁知道每逢春节别人都找温馨地方过年,他却回到乡下老家,住在四面透风的破瓦房里与群众谈古论今;有谁知道他睡眠不足几次晕倒。这一切,只有他自己知道。
热爱,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正因为周明理热爱戏剧创作,并乐此不疲,他的创作水平才不断提高。
“农民种庄稼,要先看准自己的地适宜长什么,再决定种什么。缺水少肥的半山腰种稻子,十种十抓瞎。同样道理,我们写戏也首要先看准观众喜欢什么。作为一个剧作家,写关于农村的剧本,要琢磨透乡村情感,把握准农民的好恶和欣赏习惯。总之,戏冲着观众写,尤其是冲着农民观众写,往往抓不了瞎。我的戏之所以能写一部成功一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周明理说,他1986年创作的古代戏《苦婴泪》和1990年的现代戏《老河湾》,立意都极浅显,故事也毫不新奇,却都能常演不衰,并被汝南、新蔡、淅川的剧团排演。如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抓准了现代农民“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陈腐观念,理性上排斥而感情上又解不脱,因而很乐意被“对象化”一番的普遍心理。
“一般情况下,观众又喜欢看的戏,剧团都喜欢上演。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很要命的问题,即剧团能不能上演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轻视小剧团,要珍惜自己脚下的一亩三分地。只要你熟悉你的剧团,和演员们交朋友,摸透他们的人品性格和艺术特点,就能写出适合他们演的戏。”周明理说,他创作的《戴枷的饮差》就是由当时名不经传的平舆县剧团演出,也照样在地区大赛中拿奖,还被电影厂拍成电视艺术片,在全国播出。
周明理作品集。
根据周明理剧本改编的戏剧《家有贤妻》剧照。
要想让戏好看,首先要让人物活起来
“想让戏好看、观众喜欢看,首先人物要活起来。满台人物一个个假眉假眼、僵手僵脚的,观众怎么也爱不起来。”谈起创作,周明理告诉记者,要写出活生生的人物来。关键是一个“活”字儿,既能跃然纸上,又能灵活灵现于舞台上,的确不易。相关的理论很多,无论地革命导师的“典型”论,还是较新潮的“组合”论、“角色”说,都很值得钻研琢磨。周明理认为,人物写不活往往受两大因素干扰:一是概念化,二是简单化。而生活中的人,上至导师领袖,下至平民百姓,只要不是呆子白痴,没能一个是概念化、简单化的。
“在鲜活的生活、鲜活的人面前,有很多理论往往显得苍白、机械。当然,生活不同于艺术,生活中的人不可能直接走上舞台,摹状不如摄神,摄其魂魄展其风采,人物必活。”周明理说,他正是相信了这一点,他所写的人物都比较活。
研究琢磨生活中的人,我们往往会发现,几乎每一个生活中的人都很难用好或坏简单概括。周明理认为,写戏时,只要牢牢记住写好人别忘其不好处、写坏人别忘其不坏处,甚至写大成功先着力大失败等,如此这般,人物大多会很活。“这显然也属笨招,但却很有效。”周明理说,“《戴枷的饮差》的主人公常亮是堂堂朝廷钦差,知错后能戴枷请罪,堪称大善,可我却先写他几乎酿成大恶的误荐,因此,常亮活了,整个戏也立住了。”
周明理对《小镇风情》中的诸多人物则更不客气,且不说大力丸、老委员、秀婷等人物清浊杂陈,就连着力塑造的正面人物万明,周明理也先后赋予他种种不当之举。《小镇风情》在省里发表时,周明理曾有避“灰”嫌之意,责任编辑却极干脆地说:“不改,正因为如此,这一群人物才更鲜活可爱。”这句话周明理琢磨了好久,很有收益。到写《红河绿柳》时,周明理的胆子就更大了些。《红河绿柳》剧中的三姐妹是作为时代新人来写的。周明理一开始便让她们有“拐骗”之举,看似“抹黑”,却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中国文化报》载文称赞此剧为中原农民的精神写照。
“当然,一部好戏,仅仅写活人物还不够。”周明理说。
写戏不能有名利思想
周明理写了34年的剧本,所得稿酬却少得可怜。曾经有一次,汝南县剧团团长赵世豪告诉周明理:“一天夜晚,我们剧团在乡下演你创作的《苦婴泪》时,突然停电,老百姓坐在冰天雪地里不走。无奈,我只好举根蜡烛把剩下的戏的内容讲完,百姓方才离去。”
“听到这些,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写戏要有吃苦精神,不应该有名利思想,要不然,写不出好的剧本来。”周明理说,他现在手头准备搬上舞台的有4部戏,分别为:普法剧《桃花村》,目前驻马店市豫剧团正在排练;现代戏曲《春桃》由正阳县便民剧团试演;现代戏曲《大爱小参》正由平舆县老干部局夕阳红艺术团排演;广播剧《村官小田》正在驻马店广播电视台录制。
“写戏容易立戏难、报酬少,许多大专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编剧专业等诸多原因,使目前的驻马店编剧队伍人才流失严重,编剧人才匮乏。戏剧创作队伍青黄不接。”当谈到目前驻马店戏剧界的现状时周明理告诉记者,“不过这只是暂时的。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繁荣戏剧事业的政策。我相信未来的戏剧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1989年,河南省文化厅和省戏剧家协会联合在鸡公山召开剧本创作研讨会,全省各地市推荐40多位剧作者带着他们的新作上山,就在这时,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著名戏剧评论家荆桦认识了当时20多岁的周明理。
周明理带到山上的是他创作的现代戏《小镇风情》。这部作品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主题:“人本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人的竞争有时是野蛮的,但人性的光辉终究会洞穿野蛮的黑暗。”剧中男主人公万明与女主人公秀婷的爱情纠葛,鲜明的人物性格、生动有趣的语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该剧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使荆桦对这个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周明理不禁刮目相看起来。
为天中英雄树碑立传
据了解,周明理多次担任驻马店市春节晚会及市各种大型活动的总导演,特别是2012年至2016年市春节团拜会,年年有亮点。他创作的情景剧《皇家驿站》《传奇驻马店》《天下第一店》《老两口赶会》《天中好人城》等均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中,《传奇驻马店》《老两口赶会》已走进高校课堂,成为示范教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虽是老话,但绝对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周明理长期生活在基层,注意生活的积累、注意生活素材的提炼,因而,他的作品才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摒弃了闭门造车式的无病呻吟,显得生动且充满生机。” 荆桦在《中国当代戏剧家文库周明理卷》一书的序中这样写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耐人寻味的座右铭。我遇到过一些作者,起初,能有佳作问世,后来,生活日渐优裕,放松学习,懒得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摸爬滚打,导致作创灵感逐步枯竭,再也写不出好作品。周明理则不然,至今,他未能忘记以往艰难的生活给他心灵留下的创伤,他一直生活在基层,和普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热情日益增长,这就预示着他会超越自己,向新的目标迈进。在我省的戏剧创作队伍中,周明理称得上是栋梁之材,我们期待他能有更大的建树。”
“只要老百姓喜欢,只要观众爱看,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写下去,因为,我的愿望就是为天中英雄树碑立传,为天中好人歌功颂德。”周明理用这句话结束了记者对他的采访。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