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三农 专家讲台

以水定城

2016-07-07 06:41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ldm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背景链接: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将水资源可利

背景链接:

2015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将水资源可利用量、水环境容量作为今后国家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并通过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入河排污总量三条红线进行控制,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这对于重塑我国人水和谐平衡关系,建立清洁集约生产、绿色适度消费的现代社会文明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以水定城中的“水”,并不单纯指水源,而是包括水源、排水以及基础设施等环节,是一个水的循环过程。以水定城,就是把水资源作为前置刚性约束条件,调整发展规则,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控制城市发展规模,确定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城市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以水定城思想,打破了过去把水当作可以无限索取资源的旧思维,颠覆了水资源必须服从于经济社会增长的旧观念,把城市发展拉回到尊重自然规律的轨道上来。

以水定城这个概念的提出,是目前水资源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的结果。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用水量的急剧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水资源越来越少是每个城市面临的棘手问题。因此,做好以水定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适宜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城市的规划必须进行水资源承载力评估,然后确定适宜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充分考虑城市公共事业用水量和生态用水量,因地制宜建立起匹配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以水定城不仅仅涉及未来发展,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高耗能的农业结构、工业生产要进行节水改造和转型,对小区、学校、医院等集中供水量较高的公共场所,要推广节约用水模式。采取水系连通、守备拦蓄等多种方式,合理调配和利用水资源,建立起可利用水资源量相对充足,高耗能水资源量相对偏低,可存、可用、可排的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型的现代化城市。

二、对以水定城做好分类管理

以水定城实际延伸出的管理理念是“定地、定人、定产”,要进一步细化落实到水环境功能区,以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和水体的改善目标来制定方案,做到分类管理。有些城市就是缺水,那就要找水并根据已有水量来限制发展速度和规模,即以开源为主;有些城市虽然有水,但是排放量大于环境容量,那就要治理,即以治理为主;有些城市水源地和江河源头区等水体的水量充沛、水质很好,那就要合理规划利用,即以利用为主,同时要加强洪涝灾害预防,居安思危。

三、探索水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

以水定城,要建立起一套水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包括监测、评估、调度、预警等一系列工作。在三条红线的约束下,建立最大允许开发土地比例、最大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等,以此对人口、经济发展规模和资源开发强度进行合理的管控。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污染物总量控制、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影响评价、区域限批、区域性排放标准等环境管理手段的落地,为调控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布局、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等提供基本依据。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关键

以水定城的核心是如何解决经济发展模式和水资源矛盾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粗放的发展方式解决了,水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制定各种规划及项目建设时,必须要先做水资源的论证,是否有水源可用、配水是否合理、排水是否合理、会不会对第三方产生影响,这4个方面都做好,才能规划好城市的发展和未来,才能真正落实以水定城。      (张建全)

责任编辑:ldm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