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儿童“宝宝难过但宝宝不说”
摘要:台湾儿福机构调查“失落事件”影响近三成儿童“宝宝难过但宝宝不说” “宝宝难过但宝宝不说”,台湾儿童福利联盟4日公布调查显示,面对&
台湾儿福机构调查“失落事件”影响
近三成儿童“宝宝难过但宝宝不说”
“宝宝难过但宝宝不说”,台湾儿童福利联盟4日公布调查显示,面对“失去”带来的负面情绪时,1/4的孩子不会与人分享,近三成感到悲伤难过也不会找人帮忙,会寻求他人安慰的仅3.8%。
据儿盟执行长陈丽如介绍,该团体深入小学校园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教导孩子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失去”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从200场的校园宣导和班级辅导中发现,比例最高的是“关系失落”:49.9%的儿童近期曾和生命中重要的人关系疏远或是遭遇分离;35.1%的儿童经历“物质失落”;15.0%的儿童历经“生命失落”,其中又有超过六成表示无法与人讨论亲近的人死亡的事情,而选择将悲伤情绪默默放在心里。
调查数据显示,经历“失落事件”时,79.5%的孩子表示很伤心、难过、想哭,20.2%的孩子出现愤怒、生气等情绪,少部分孩子会感到害怕、紧张、自责或失望等。而如何面对“失落事件”及处理负面情绪,26.2%的孩子表示不会与他人分享不开心的事,29.8%的孩子表示即使觉得悲伤难过也不会找人帮忙,18%的孩子在悲伤难过时不知道如何调整心情。
出现负面情绪时,70.2%的孩子通过“做别的事”来转移注意力,如运动、听音乐、看电视等,16.5%的孩子通过“发泄”的方式释放情绪,如大喊、大叫、大哭,只有3.8%的孩子会寻求他人的支持与安慰。此外,有3.8%的孩子会出现较激烈的“攻击行为”,如打人或是自伤。
陈丽如表示,在少子化年代,孩子经常是家里的“天之骄子”,拥有一切最好的,从小也被教导争取考试名次、比赛成绩,对“拥有”存有较高期待。然而,“失去”也是生命无可避免的经历,应当有一堂课能让孩子们正确看待“失落事件”,并教导他们如何面对“失落”、如何寻求协助。
儿盟发出呼吁,希望家长平时多留意孩子的情绪与行为,如果孩子出现特别低落、愤怒或没食欲等异常反应,要主动开启对话;在学校教育方面,儿盟设计并规划有儿童生命教育方案,协助教导孩子学会正确安抚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此外,为倾听孩子的烦恼、陪伴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儿盟还开办了免费的少儿专线,期望让孩子放心说出心里话。
据了解,儿盟此次调查分析的对象是2015年至今参与该团体生命教育方案的学童,共回收有效问卷2088份完。(陈键兴 章利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06日 第 03 版)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