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亲人”
摘要:我们总是说两个相同姓氏的人“五百年前是一家”,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姓氏文化的普遍性,但是,“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句话
我们总是说两个相同姓氏的人“五百年前是一家”,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姓氏文化的普遍性,但是,“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句话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相同姓氏的人,有很多不同姓的人其实在几百年前也是一家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寻找寻找我们身边的那些不同姓氏的“亲人”。
上期我们就谈到中国目前有两万多的姓氏,其中常用的也有近五千之多,俗话说“柴米油盐皆是姓”,就连一到十这些数字也都可以为姓。但是,这些姓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见到过,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姓氏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吗?还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呢?
事实上,在最初的时候,中国的姓氏并没有那么多,出现姓氏的最初原因也只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但是在时代不断的前行中,尤其是中国历史上几次民族大融合,使中国的姓氏文化得到了发展和改变,比如在北魏时期,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就为了加快自己族人汉化的进度,率先把鲜卑人拓拔姓氏改成了“元”姓。后来北魏分裂,许多复姓就效仿拓跋宏将自己族人的姓氏简化,比如“令狐”、“宇文”等等。除此之外,导致姓氏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赐姓”。古代帝王登基,都会赏赐一些有功之臣,除了赏赐财物和官职,最令人羡慕的赏赐便是“赐姓”了。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就是明初朱元璋所赐的姓氏。这里有一个趣事,在隋朝,隋文帝非常喜爱垂柳,于是就给垂柳“赐姓”为“杨”。自此垂柳变成了隋朝的“国树”了。
一个姓氏渐渐衍生出许多不同的姓氏,许多姓氏又变成了另外的姓氏,这也是我们国家姓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原因了,在这些原因中,除了一些特殊的情况之外,几乎所有的都是一个由繁变简的过程,许多复姓之所以现在很少,也就是这个原因了。比如许多“欧阳姓氏”就演变成了“欧姓”或者“阳姓”,清朝帝姓“爱新觉罗”就演变称了“金”或者“肇”。
在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后代为了躲避灾难,把“司马”姓氏分成了“司姓”和“马姓”后来又演变成了“同姓”和“冯姓”。我们就可以说姓“同”的人和姓“冯”的人就是一个祖先了。这种例子其实有很多很多。姓氏文化浩瀚如星河,虽然在我们的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姓氏,但是有许多不同姓氏的人实际上在几百年前确是一家人。就像之前提到的“金姓”和“肇姓”、“欧姓”和“阳姓”一样。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姓名会伴其一生。当今中国浩瀚繁多的姓氏既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又表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血统、多元文化、多种文化生活交流和融合的大家庭。
(晓晓)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