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金融 保险之窗 行业要闻

“互联网保民”激增背后折射保险新业态

2016-06-07 11:10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wq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互联网保民”激增背后折射保险新业态蚂蚁金服保险昨日发布的一份互联网保险消费行为分析报告,首次将“互联网保民”这一概念带入公众视线。

原标题:“互联网保民”激增背后折射保险新业态

蚂蚁金服保险昨日发布的一份互联网保险消费行为分析报告,首次将“互联网保民”这一概念带入公众视线。这一全新金融人群的规模在过去一年内呈现爆发式放量,超过3.3亿人次、同比增长42.5%,已经是股民的3倍、基民的1.5倍。

“互联网保民”是对在互联网渠道上购买保险这一类人的统称。这一人群规模在短时间内的激增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国内保险业新业态的产生——消费者群体年龄结构的转变催生了网络消费,紧接着又激发了保险的新需求,而通过互联网这一渠道,保险业又找到了新的跑道,甚至很可能换道超车。

报告从多个侧面、多个维度揭示了这一群体的各种特征。尤其是与股民、基民相比,在年龄结构分布、消费行为偏好等方面,所呈现出的差异性与个性化。

首先,互联网保民整体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80后”占到47%,“90后”占到33%,其中“90后”互联网保民的增速领先于任何其他年龄段。

其次,互联网保民的投保偏好呈现区域化差异。南方保民更重视健康和养生,所以投保意向主要聚焦在健康险;北方保民则追捧退货运费险等电商保险,这可能与东北地区距离主流发货地长三角较远有关,买家更愿意用保险来抵消退货的风险。

再者,新老互联网保民之间的保险需求,存在鲜明对比。老保民多通过互联网购买传统保险产品(比如车险、意外险),这与线下保民相似度很高;新保民“触网”后偏好购买更多小额碎片化的保险产品,更愿意去尝试购买创新、个性化的险种,类似“银行卡安全险”、“跑步无忧险”、“儿童疫苗保”、“美颜险”、“法律维权险”等。

从年龄结构和保险需求来看,互联网保民这一群体多是处于需求曲线尾部的长尾客户。有市场人士对此质疑:虽然互联网保民的人数规模已经超过股民、基民,但单个尾部客户对保险产品的需求量可谓“小如针尖”,件均保费低、用户粘性差,实际由此产生的总消费规模,短时间内恐难与股民、基民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相抗衡。

但差距往往意味着无限的想象空间。虽然单个尾部客户对保险产品的需求量并不高,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类客户的消费情况、消费倾向都能够被很好地记录并保存下来,从而为保险公司开发相关产品提供了数据来源。更关键的是,这些庞大的碎片化需求,通过互联网聚集到一起,从而形成长尾效应,即使是现在看起来“冷门”的保险产品,也可能在未来拥有很大的市场。彼时,谁也没想到同为草根出身的余额宝,最终会一夜成名。

诚然,互联网也绝不仅仅是保险销售渠道的转换与革新,不是简单地把线下保险产品搬到网上叫卖,它所带来的应是保险业一系列传统惯例的破与立。这需要整个保险业去学习和因循互联网的规则和习惯,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模式去重构消费者、互联网平台等相关各方的价值体系,一步步改变现有的保险产品结构、运营和服务模式,重塑整个保险生态圈。(黄蕾)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