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教育 少儿教育

今天,我们该怎样教育男孩

2016-06-02 16: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今天,我们该怎样教育男孩(人民论坛)  听到不止一位父母说,现在的男孩越来越“精致”了,不仅性格偏“静”、脾气偏“软”、爱

原标题:今天,我们该怎样教育男孩(人民论坛)

  听到不止一位父母说,现在的男孩越来越“精致”了,不仅性格偏“静”、脾气偏“软”、爱好偏“宅”,连穿衣打扮也追求起“花样美男”的效果。而在传统认知中,男孩不就该大大咧咧、风风火火,浑身充满“小小男子汉”的气概吗?这让不少人疑惑,以前所谓的“男子气”是否已经过时了?今天,我们又该怎样教育男孩?

  到底什么是男孩应有的气质,恐怕难有一个特定标准。成长的环境、个体的差异,都会反映在言行举止中。观念的开放、审美的多元,也为“男性气质”注入更多内涵。文雅、温柔甚至精致的风格融入男孩身上,让世界更为丰富多样。更何况,有文化、不张扬的“文”,古往今来就是一种男性的优秀气质。中国传统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每代人的气质,都由时代所塑形。我们对于男孩的“画像”,未尝不是那个年代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投影。当物质相对匮乏、精神相对单调之时,与其说男孩们故意不修边幅,不如说是时尚、明星、流行文化还没有进入生活的视野;与其说男孩们热衷追逐打闹,不如说是手机、动漫、电子游戏还没有入侵童年的疆界。但是,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理想的男孩都绝不会是“古惑仔”一样的粗鲁甚至粗俗、“痞气”甚至“匪气”,更不是自我中心的大男子主义,那只是缺乏教养的体现。

  有人说,现代社会对孩子们共同的要求压倒了“性别教育”,比如听话、懂事、好学等,相对更为重要。而怎么教育男孩,和怎么教育女孩一样,退缩到了家庭教育的内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性格的成长,社会关于男幼教、男教师太少的讨论,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今天,传统中硬朗、粗粝的“男子汉”形象成为多元中的一种,男孩们也逐渐远离了那些身上粘着泥土的集体游戏,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已经明确了给男孩们怎样的成长目标。尤其不意味着,男孩们不需要勇敢、坚强、负责任等永远不会过时的品质。“夏令营中的较量”曾引发的集体焦虑,体现着对这种品质的呼唤;一些给孩子造成伤害的“魔鬼夏令营”“励志训练营”等,也未尝不是探索中的矫枉过正。

  其实,让孩子们举止阳光、精神健壮,不仅是对男孩的希望,对女孩也是一样。发展心理学认为,严格定义的性别角色,对于男孩和女孩都是一种消极限制。家庭和学校需要通过改变关于男女性别的一些成见,让孩子们吸纳两性中共同的优秀品质,成长为个性鲜明的“完整之人”,男孩可以细腻,女孩也可以勇毅。需要以更尊重青少年天性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探索世界,在与外界和他人的开放互动中,学会尊重包括性别在内的更多差异,充满庄敬自强、堂堂正正的气派。这不仅关乎某种性别应该怎样养成自己的社会风格,更关乎下一代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和集体气质。

  对成年人来说,也不妨想一想,在生活中、课本里、荧屏上,我们需要为孩子们树立怎样的男性形象?换句话说,让男性公民更有教养、更有担当,培育一种刚毅、自信、包容、勇于任事的现代风度,是父亲们作为整体的责任,也是一个“体面社会”应该做出的回答。(白 龙)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人民网-人民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