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教育 少儿教育

怎样在孩子心中播种文明

2016-05-20 10:50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只有让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博物馆内找到安放之处,今天的“捣蛋鬼”才有可能放下调皮,感受文明的基因,也在心中播下文明的种子  上海玻璃博物馆里,两

    只有让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博物馆内找到安放之处,今天的“捣蛋鬼”才有可能放下调皮,感受文明的基因,也在心中播下文明的种子

  上海玻璃博物馆里,两个孩子用力摇晃玻璃展品,一旁的家长非但没阻止,还用手机拍照;北京天文馆内,几个孩子“疯狂”敲击体验陨石陨落的大鼓……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多地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同时,展品遭遇“亲密接触”,引发了人们对于如何文明参观、游览博物馆的思考。

  不仅是孩子,少数家长也并不太讲究参观博物馆的基本礼仪。对他们而言,带孩子来博物馆,要么是想“拓展孩子的视野”,要么是“只要孩子高兴就行”,因而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过于纵容。同时,面对孩子们的吵闹,一些家长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大声喝止,这反而造成馆内环境的“二次污染”,给人以不良观感,也让孩子们有样学样了。

  爱玩是大多数孩子的天性,对于他们而言,博物馆确实显得有些枯燥,这也是一些孩子面对这些文化的精髓有些“坐不住”甚至“毛手毛脚”的原因。而利用参观博物馆的机会,让孩子们“愉快地玩耍”“轻松地学习”,不管是博物馆还是家长,办法也都还不多,往往使得博物馆之旅达不到寓学于乐的效果。

  客观而言,有些家长对于馆藏的文物究竟好在哪里,哪些展品值得向孩子推荐,也难说出个所以然。法国作家左拉曾在作品《小酒店》中,描述主人公一行逛博物馆的“有趣”经历:面对黑色的大理石神像,他们“觉得这一切都十分丑陋”;天花板上的绘画和描金花饰,“仰酸了脖颈也无法分辨出它们的奥妙所在”……故事看似幽默、可笑,但放到当下,未尝不能印证一些人观展时,缺乏参观准备、知识储备而颇觉乏味和无奈的内心焦虑。大人对参观博物馆不感兴趣,摸不着门道,也就难以为孩子们做好欣赏的“向导”。可见,提升品鉴修养,也是家长们的必修课。

  应当看到,博物馆的发展与公民素质的提高,本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进程。让躺着的历史“活”起来,让珍藏的艺术瑰宝、极具价值的科学资源为更多人所了解、熟知和喜爱,是博物馆赢得更多青睐,成为国民教育“第二课堂”的基本路径。一方面,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们去更好地认识和感受,比如在参观前给孩子们准备相关的书籍、影像资料,说明必须遵守的参观礼仪,为孩子的“精神旅游”做好“热身”,在网络这么发达的今天,应该不难。另一方面,博物馆美术馆也可以在陈列上多下些功夫,让历史亲切起来,让科学鲜活起来,推出一些符合孩子们接受习惯的互动项目,点亮孩子们的好奇。

  “成年人有判断能力,可是孩子正在成长过程中,认知和审美判断能力都是不可靠的,需要引导”。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想当“破坏王”,孩子对待文物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的引导方法和重视程度。只有让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博物馆内找到安放之处,今天的“捣蛋鬼”才有可能放下调皮,感受文明的基因,也在心中播下文明的种子。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人民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