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文史研究

百年沧桑中山街(下)

2016-04-15 09:37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晚报记者 刘荣亚 户向阳 栗晨曦 文/图走过冬季,迎来春天,驿城区处处都萌发着勃勃生机,中山街却依然在“冬季”徘徊。自从被列入拆迁范围,中山街两侧

□晚报记者   刘荣亚   户向阳   栗晨曦   /

走过冬季,迎来春天,驿城区处处都萌发着勃勃生机,中山街却依然在“冬季”徘徊。自从被列入拆迁范围,中山街两侧商店本来就不好的生意更是一天不如一天,开门的越来越少。

小吃、饭店、旅馆、各种各样的商店,这些都曾经是中山街的“骄傲”。至今谈起它们,很多市民仍然津津乐道。

reny160440.jpg 

中山街两侧商店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开门的越来越少,中山街再难现昔日的繁华。

reny160438.jpg 

1959年,中山街连队全体同志欢送中山街连队食堂会计郝玉生(后排中)到中华大队工作。当时的行政机关实行军事化管理,连队相当于现在的居委会,大队相当于现在的办事处。本图由韩智民老人提供,图中后排(右二)是当年的韩智民。

reny160439.jpg 

位于市人民街中段的这家红旗照相馆,是由原国营红旗照相馆演变而来的,也成为原国营红旗照相馆的见证。

中山街的小吃

“中山街的小吃和中山街的历史一样悠久。”谈起中山街的小吃,今年78岁的韩智民老人如数家珍。老人是回民,生在中山街,长在中山街,长大后还在中山街连队(相当于现在的居委会)工作过,中山街的小吃在他的记忆中烙下了很深的印记。

“中山街的小吃主要集中在中山街与平等路交叉口,那里是回民比较集中的地方,卖小吃的也多数是回民。” 韩智民老人介绍,1904年,伴随着京汉铁路的通车,远近商贾摊贩纷至沓来,竞相在驻马店火车站附近购地建房,开店设铺,中山街由此成为商业街。在外来的客商中,有一批来自周口、漯河,多数是回民,他们有的做布匹生意,有的开饭店,还有不少人卖小吃。虽然很多摊点没有固定的门面,但由于小吃种类比较多,后来就形成了驻马店独一无二的中山街小吃。

韩智民老人介绍,现在中山街一带很多回民都是当时在中山街做生意落户到这里的,他家也是。京汉铁路开始修建时,他爷爷拖家带口来到中山街做生意,先是卖故衣、花包布,后来又卖糖、香精、盘纸等,最后又做帽子和服装生意,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他家的生意才不做。因长期在中山街居住,他爷爷也就落户到了中山街。

“记忆最深的就是中山街与平等路交叉口西侧买大玉家的豆沫、油条。”韩智民老人告诉记者,公私合营之前,买大玉自家在那里卖,公私合营后改为合作回民食堂,后来又是他们家自己干。他家的豆沫叫“拐豆沫”,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与他们的做法有关。一口大锅上面放两块长钢板,钢板上面放着小石磨,用小石磨“拐”小米,直接下锅。用小米做的豆沫特别香,很远就能闻到,可惜现在没有这种做法了。

“中山街最南头是牛肉商店,商店里的肉盒、烧鸡、牛杂碎都特别好吃,尤其是丸子汤,那是一绝。丸子是用纯牛肉做的,用肉汤煮,非常好吃。”韩智民老人说,那时候,市民到牛肉商店买东西,都会喝上一碗丸子汤,也有不少人慕名专门去喝丸子汤。今年78岁的武金城老人小时候也在中山街居住,老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牛肉商店的牛杂汤,香气四溢,虽然不贵,但他没舍得买过。他母亲偶尔会买点牛肉汤回家做面条,虽然没有一点儿牛肉和牛杂,但感觉特别好吃。“那时生活困难,吃一次牛肉汤面条,就算改善了一次生活。” 武金城老人说,那时一盆汤只要两分钱,但母亲也不经常买。

“马留柱家的胡辣汤原汤原味,也非常有名。” 韩智民老人说,在他的记忆中,马家胡辣汤是驻马店第一家胡辣汤,牛肉煮好后捞出切成小肉丁,再放回肉汤里做胡辣汤,原汤不加水,不放佐料,喝起来特别香,虽然卖得贵,但卖得特别快。现在,驻马店卖的胡辣汤没有一家能比上。

韩智民老人向记者介绍,中山街与平等路交叉口东北角有个烧饼铺,老板叫袁凤秀,他用钢炉做的 “钢炉烧饼”外焦里嫩,又酥又香。烧饼铺门前,有一个推独轮车卖五香咸牛肉的。顾客买过烧饼后,一般都会买点牛肉夹着吃。卖牛肉的就用一种专用刀,把牛肉削成薄片,再用刀把烧饼划开,把牛肉填进去。焦酥的烧饼,加上香喷喷的牛肉,吃到嘴里满口香味,令人回味无穷。

“这里还有一家卖馓子白菜豆腐汤的,大锅里煮着白菜、豆腐汤,馓子随吃随放,店里还有用牛油做的辣椒油,相当好吃,特别是冬天,吃一碗馓子汤,全身立刻就暖和了。” 说起小吃,韩智民老人滔滔不绝。他说,杨家的小铜锅米酒、汤圆,李家的杠子面锅盔,王大宾家的江米蒸糕,杨家的焦鱼、焦虾米,杨家的羊杂碎汤,卢发旺家的煎包,苏家的烫面角,李应才家的酥焦麻花,宛天祥家的千层馍,汤家的麻饼等都非常有名,可惜现在很多都已失传,再也吃不到了。

韩智民老人告诉记者,后来中山街又有了马家烧鸡、李家三兄弟的烧鸡、风干兔肉等,都非常有名。生意好时,做多少能卖多少。后来随着中山街生意的萧条,有的关门,有的到市区其他地方经营了。

公私合营后,驻马店市第二食堂、国营回民食堂等成为中山街饮食业的代表。改革开放后,这些食堂逐渐没有了,但在很多老市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茶馆

解放初期,茶馆也是中山街上的一景。今年68岁的付世祥老人当年经常在中山街玩,对中山街的茶馆记忆犹新。

付世祥老人告诉记者,解放后,青年商店北侧胡同口有一家茶馆,说是茶馆,并没有门店,只是搭个临时棚子,在棚子下摆几个炉子,炉子上放着几个大茶壶烧开水,临街放张桌子,桌子上又放几个大粗碗。当时茶馆卖茶牌(竹竿做的如手指大小的牌子),1角钱5个茶牌,一个茶牌可以换一瓶开水,附近的商店和居民一般一次买5个茶牌,用完后再买。过路人渴了就直接用钱买一碗,当时是一分钱一碗。

付世祥老人告诉记者,他记得当时中山街上还有个卖大碗茶的。那人50多岁,长头发,胳膊上挎着竹篮子,竹篮子里装几个老粗碗,另一只手提着一个大茶壶,天天在中山街上卖茶。居民天天能听到他的吆喝声:“喝茶、喝茶,大叶茶、大叶茶,不喝就走了,再喊也不来!”

韩智民老人告诉记者,当时的大叶茶并不是现在的茶叶,而是苹果叶,放的也不多,那位老人卖的也是一分钱一碗。过路人口渴了,买一碗一饮而尽,非常解渴。

韩智民老人说,解放后,中山街与人民街交叉口路东一个巷子口也有一家茶馆,街上的商户、附近的居民和路人都到那里买开水,有的买了直接提走了,也有的在茶馆边喝茶边聊天,悠然自得。人民剧院门口王有家的茶馆是当时最大的茶馆,有门面,每天去买开水的人络绎不绝。

“这些早已成为回忆。”在韩智民老人看来,现在虽然也有茶馆,而且环境很好,茶叶品质也不错,但比不上过去的大碗茶。

照相馆

中山街还有一个令很多人记忆深刻的地方,那就是国营照相服务部。之所以说很多人记忆深刻,是因为那是1955年公私合营后,近20年内,驻马店唯一照相的地方,市民照相只能去那里。

今年79岁的魏振国曾是中山街国营照相服务部的负责人。据老人介绍,他10多岁就从南阳老家来到驻马店,在照相馆内当学徒,并一直在照相馆工作,后来成为照相馆的暗室技师。1955年,公私合营,驻马店红海照相馆、阳光照相馆、春生照相馆、国光照相馆、亚光照相馆、真光照相馆6家照相馆合在一起,成立了驻马店国营照相服务部,他就来到照相服务部工作。当时的照相服务部就在青年商店南侧,是一栋两层的小木楼,四间门面,但比较窄。因为当初都是利用日光照相的,服务部又在后院盖了玻璃照相房。

“那是驻马店当时唯一可以照相的地方,门口经常排起长队。” 魏振国老人说,当时不仅市民来照相,而且周围各县的群众也到这里照相,生意十分红火。另外,服务部还要下乡为农民照相,或到部队照相。

魏振国的儿子魏东小时候经常在照相服务部玩,并在照相服务部居住过。他曾见到照相的人因排队而发生争执的情景。据魏东介绍,当时摄影师经常受邀四处照相,他也多次和摄影师一起到驻马店附近部队照相。

“过去照相器材落后,照相全凭技术,学徒如果悟性不好,不刻苦,三年也学不会。”市解放大道东段“春光数码”照相器材门市部经理乔建新介绍,红旗照相馆有一位姓郑的师傅,照相技术特别高。

魏振国老人介绍,1970年,国营照相服务部从中山街搬到市解放大道东段(现市解放大道东段新天针织百货批发城所在位置),取名为红旗照相馆。与此同时,铁路东东风路开设了东风照相馆,后来解放大道驻马店高中对面(现在的蓝天集团处)又有了华光照相馆。这三家照相馆都是国营照相馆,均归驻马店市(现驿城区)饮食服务公司管理。

改革开放以后,私营照相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三家国营照相馆因各种原因陆续关门,而红旗照相馆的名字保留了下来,不过早已由个人经营,现在位于人民街中段。

                                                                (下转B03版)

(上接B02版)

reny160437.jpg 

中山街上的三口井也有近百年的历史。1953年,中山街修路时,把这三口井保留下来并用井盖盖住。采访时,中山街的老居民刘玉兰(左)、顾恒珍两位老人向记者指认井的位置。

reny160442.jpg 

位于中山街与平等路交叉口东北角的国营回民食堂的房子仍在,但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光彩。

reny160441.jpg 

在中山街青年商店北侧的这个胡同口,曾有一家茶馆。

“一言堂”布店

解放初期,中山街上的店铺很多,其中比较有名且有特色的布店,要数“一言堂”布店。韩智民老人介绍,“一言堂”布店是当时中山街最大的布店,而且经销的都是“洋布”,品种较多,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店铺。店主叫郝明道,是当时的怀庆府(现河南沁阳市)人,诚信经营。他家的布一口价,从不还价,并特意把布店名字起名为:“一言堂”。

“虽然不还价,但由于物美价廉,生意依然非常好。” 韩智民老人说,“一言堂”布店因买卖公平,诚信经营,生意十分红火。大约是1951年,郝明道任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驿城区文联退休干部马仁道也给记者讲述了一个诚信经营的故事。解放初期,在中山街隔壁的故衣街,有一家故衣店,专卖故衣、花包布、布头等廉价物品,店老板叫李贺五,卖布只给顾客多不给少。

有一次,一位农民到李贺五的故衣店买两角钱的布头。李贺五就随手把一块布头卷了卷递给农民。因比较便宜,这位农民也没看,拿着就走了。顾客走后,李贺五突然觉得自己给顾客的那块布头不值两角钱,就急忙又撕了一块布头拿着去追这位农民。此时,这位农民已经走到了中山街北头。李贺五把布头给这位农民,说明原因,并向这位农民致歉。这位农民也深受感动,称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诚信的老板。从此,这个故事也就流传了下来。

说到中山街的诚信经营故事,中山街的“老婆烧烤”特别值得一提。如今的中山街,生意最红火的恐怕就数人民剧院门前的“老婆烧烤”了。每天一到下午四五时,一拨儿又一拨儿的顾客便纷至沓来。“老板,来20块钱的羊肉串、一条烤鱼……”“好的!你们自己找地方坐。”很多顾客都是老客户,来了都很随便,老板“老婆”也很熟悉老顾客喜欢吃的东西,一边打招呼,一边准备菜。几个凉菜、几串羊肉串、一条烤鱼端上,顾客们便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烧烤,一边津津乐道地聊着天。

一拨儿顾客走了,又一拨儿顾客来了,几十张桌子一直满座,持续到深夜。这样的场景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而是持续了近30年。

今年75岁的“老婆”何淑芳告诉记者,她从1988年开始卖烧烤,到现在已经29个年头了。谈起生意兴隆的秘诀,何淑芳老人说:“卖真东西、好东西,不卖假东西、孬东西!”

中山歌舞厅

提起中山街,市民记忆较深的还有中山歌舞厅。40岁左右的市民,在上世纪90年代,不少都去过中山歌舞厅。

“中山歌舞厅给我的印象就是乱,里面经常有打架的。”今年37岁的市民陈焕忠说,上世纪90年代,电影开始走下坡路,歌舞厅开始在各地流行。驻马店也不例外,市区陆续出现不少歌舞厅,最有名的有中山歌舞厅、大地歌舞厅、星辰歌舞厅、桃园歌舞厅、红黄蓝歌舞厅、工人文化宫歌舞厅等。中山歌舞厅当时比较红火,也比较乱,经常有青年男女喝酒后,在里面打架。他曾见过有人把啤酒瓶摔破后,插到另一人的肚子上,被打者捂着肚子跑了。

“那时中山歌舞厅的确比较乱,经常发生打架现象。一些人喝完啤酒后,拿着啤酒瓶就往别人头上砸。” 市民康先生也告诉记者,当时不少人在外面买啤酒、羊肉串,拿着到歌舞厅内,喝着玩着,一喝多就开始打架。胆小的人根本不敢去中山歌舞厅。

“老婆烧烤”的老板何淑芳一直在中山街人民剧院门口做生意,对当时的情况也比较了解。她告诉记者,人民剧院改成立体影剧院放电影时,她就在影剧院门口卖茶水、瓜子。

1988年,立体影剧院改成中山歌舞厅,来的人多起来,她就开始改行卖烧烤,大约是1998年,中山歌舞厅关门,前后存在了10年。

“中山歌舞厅虽然乱,但当时顾客仍然非常多,能存在10年,说明它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青年人的娱乐需求。”谈起中山歌舞厅红火的原因,康先生说。

歌舞厅和很多事物一样,流行了一个时期后逐渐走向衰退。伴随着市民对歌舞厅热情的逐渐减退,中山歌舞厅也逐渐走向没落,最终成为历史。它和中山街的很多东西一样,留在市民的记忆深处。

没落的旅馆

中山街的故事写到最后,不得不提一提中山街的旅馆。中山街的旅馆,上百年来曾一直是南北过往旅客和客商的落脚之地。商贾云集,生意兴隆,是中山街繁华的一个标志。不知从何时起,中山街的旅馆开始没落,成为卖淫嫖娼和吸毒者的落脚之地。

采访中,很多市民对中山街的旅馆表示深恶痛绝。“‘洋街’没落为‘野鸡街’,就是这些小旅馆造成的!”一名市民直言不讳。

这名市民的话虽然有些偏激,但并不是空口无凭,一些小旅馆确实给中山街抹了黑。对中山街的乱象,2000年,驻马店一家媒体曾进行了“重磅”报道。

2000223日,这家媒体一版倒头题和二版整版,以《这里“小姐”吓死人》为题,报道了记者联手暗访驻马店火车站周围旅馆纪实。暗访中,除了1名记者领队外,另外8名扮作旅客的记者在火车站广场一出现,均都被人带进了旅馆。除了两名参与暗访的记者被人带进火车站广场北边的一家宾馆外,其余6名参与暗访的记者全部被中山街旅馆的人带进不同的旅馆。这些旅馆内全都有卖淫女,而且疯狂之极,张口就讲价,进门就脱衣服。

当时的报道说,中山街不仅暗娼非常多,还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卖淫女勾引旅客嫖宿,然后再进行敲诈,造成很多人都不敢走中山街。

中山街的不少旅馆当年不仅有不少卖淫女,而且还容留毒品贩子和吸毒者。《这里“小姐”吓死人》刊发5天后,2000228日,这家媒体一版、三版以《毒品侵扰驻马店》为题,报道记者对驻马店火车站广场周围制、贩、吸毒情况的调查。其中,不少吸毒和贩毒者就住在中山街的一些旅馆内,不少年轻人在中山街旅馆内吸毒堕落。

“一到中山街,‘小姐’就乱喊乱拉,外地旅客谁还敢去中山街?”采访中,一名市民对记者说,中山街的没落与中山街的旅馆有很大的关系。

中山街的旅馆经过近年来的治理,逐渐规范了,但生意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红火起来。“就像人犯的错误,有些错误是无法弥补的!”一名市民说。

文章写到这儿,暂时打个小结。采访中山街的过程,是对中山街认识的一个过程,越深入采访,越感觉到中山街历史的厚重,也越觉得它在驻马店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希望通过火车站片区的改造,让这个百年老街能重新“洋气”起来,这不仅是记者的愿望,还是驻马店很多市民的心声。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