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做安全实验,28个孩子中24个被“坏人”骗走
摘要: 陌生人来电了,孩子接起电话“实诚”地回答:“如果你是(爸妈的)朋友,那他们就不在家;如果是小偷,那我爸妈都在家。” 这是台湾著名漫画家
陌生人来电了,孩子接起电话“实诚”地回答:“如果你是(爸妈的)朋友,那他们就不在家;如果是小偷,那我爸妈都在家。”
这是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的一幅漫画,让人看后会心一笑。可事情真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爸爸妈妈们就笑不出来了。
昨天上午,宁波李惠利幼儿园新都园给孩子们安排了一场小测试,让四个陌生人到孩子们身边“探家底”。结果,28个小朋友,24个小朋友中招,让老师和家长都傻了眼。
现场——
放个动画片,再聊几句天
孩子们被乖乖套出了家底
这次的小测试,其实是一个名为“不跟陌生人说秘密”的情境安全实验,实验对象是该园中一班的28位小朋友,被分成四组。其中一组,老师给家长做了预热功课——要提前告诉孩子不可以告诉陌生人家庭信息;其余三组小朋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实验。
当天上午,这四组小朋友被分别带到了四个活动室看书,等待四个“坏人”。
29岁的付小姐就是“坏人”之一,她要“骗”的正是此前已经接受过家长叮嘱的孩子。
“你是谁啊?我们好像没看见过你。”付小姐一走进活动室,就有孩子向付小姐抛去了疑问。
“我可不是坏人,不然我怎么能进幼儿园呢?”付小姐说。
她的回答似乎令孩子们很满意,一些孩子信服地点点头,继续坐下安静看书,不再发问了。
付小姐接着拿出第二样武器——iPad,用外放音量看起了动画片。这招很灵,所有的小朋友都被吸引过来了。
“你家住哪儿呀?”“把你的电话留给我,我们交个朋友好吗?”……
边看动画片边聊天,付小姐就这么着要到了大部分孩子的家庭资料。
结果——
28个孩子,24个中招
剩下4个,顶住了“物质诱惑”
在另一边的自然实验组,情况更糟糕。
“小朋友们,我在幼儿园门口给你们放了玩具哦,要不要一起出去看看?”
“陌生人”笑眯眯一句话,孩子们欢呼雀跃,一个7人小组,有6个小朋友去了幼儿园门口领礼物……
30分钟后,实验结果出来了。全班28个小朋友,24个人“溃败”,被套出了家庭地址和父母电话;其中事先被打过预防针的8个小朋友,也只有两人顶住了诱惑。
事后,老师单独询问了这4个小朋友,发现一个共同点。几个小朋友都表示:“爸爸妈妈说了,不能要陌生人送的礼物。”
昨天对这个实验结果,李惠利幼儿园新都园的李志虹老师分析,这跟孩子的天性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天真的个性令他们更容易对陌生人放松警惕。
反思——
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也要让他们相信世界的善意
对这样的实验结果,老师和家长们都是不愿意看到的。如何让孩子们保持警惕,中一班的班主任陈老师也在反思。
“进行安全教育时,首先要把着重点放在拒绝陌生人的物质诱惑上。当孩子拒绝了他人的物质馈赠,陌生人就很难从意识上拐骗幼儿。其次,加强孩子与身边人的交流与沟通,在实战中,孩子会收获更多的沟通技能,恐慌与冷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是她的心得。
但对家长来说,他们也有担心:如果安全教育造成了孩子对外界恐慌感和冷漠情绪,可就适得其反了。在采访中,就有家长发问:“如何让孩子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还能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
对此,陈老师的回答是:“目前,幼儿园正在向家长推荐设立安全密码的做法。简单说,就是爸爸妈妈告诉孩子一个特别的数字或口令。当陌生人接近时,如果能说出密码,孩子就能放心和他们交流。”(记者 陶悦清 通讯员 陈靖 蔡姣娜)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钱江晚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