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浓墨重彩靓新村
摘要:浓墨重彩靓新村——西平县开展五项重点工作纪实记者 丁振 通讯员 胡军华“干净的小院四季花开,宽敞的马路郁郁葱葱,儿童嬉笑打闹,老年人闲唠家常,美丽的
浓墨重彩靓新村
——西平县开展五项重点工作纪实
记者 丁振 通讯员 胡军华
“干净的小院四季花开,宽敞的马路郁郁葱葱,儿童嬉笑打闹,老年人闲唠家常,美丽的乡村,难忘的乡愁”——这是西平人多年以来对家乡环境的美好憧憬。如今,随着西平县五项重点工作的开展,这个看似遥远的梦想正悄然变为现实:新修的道路四通八达,建起了广场,安上了路灯,村落也整洁了,花红柳绿、果蔬鲜美的田园,映衬着一座座青瓦白墙的新民居……一个个美丽如画的乡村正破茧化蝶、应运而生。
市委、市政府作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决策部署后,西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紧紧抓住该县被定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的机遇,精心组织、迅速部署,加大投入、创新方法,把握节点、统筹安排,合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镇建设、农村道路综合整治、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项重点工作,全面掀起集中整治高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至目前,全县各示范村均硬化了道路、安装了路灯、栽植了风景树、整修了村舍,建起了娱乐文化广场和小游园,完善了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已建设特色村、精品村60多个;流转土地13440亩,完善农田林网6.5万亩,开挖树穴87万个,栽植各类树木93万余株;高标准整修县道163.8公里、乡道301.8公里、村道948.7公里;乡镇新建水冲式公厕18座、公共游园8个。1月14日,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暨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现场会在西平县召开,经验和做法在全市推广,得到了市领导充分肯定和群众一致好评。2月16日通报的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百日集中整治行动”第一次考评结果,西平县以467.8分的成绩排名各县区第1名,盆尧镇、权寨镇、柏亭街道办事处分列全市乡镇(街道)排名第1名、第3名、第4名。
成绩的背后,是西平县委、县政府做好这项工作的坚定信心和集全县之力、全民之智的强力推进。
该县四个领导班子成员思想空前一致,认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顺民心、合民意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全市深入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动员会召开后,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召开了全县动员会、工作推进会,进行全面部署;组织县四个领导班子成员和各乡镇(街道)、县直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赴信阳考察取经,找差距、查不足,并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专项资金5000万元。同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县四个班子成员对各乡镇(街道)一周一观摩、一周一评比,反复加压,有力推动了工作快速、高效开展。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和热情响应,各乡村干群不分昼夜和节假日,不计条件和报酬,全力以赴投入,全天忙碌在工作一线,遇到困难和问题大家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破解难题,狠抓工作落实,处处呈现出干事创业的火热场面。整修坑塘、栽花种草、刷洗房屋、清扫垃圾、培护路肩、植树造林,以实际行动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新西平。
吕店乡兰衣赵村,村里3位老人不计报酬,主动要求担任村里的保洁员,义务为村里打扫卫生,清扫垃圾。重渠乡丁寨村群众义务出工200多人次,宋集乡赫朱村群众义务出工400多人次,清理街道垃圾、修建花坛、排水沟、粉刷墙壁,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该县大部分乡镇(街道)都摒弃了“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旧思维,树立起“有多少事找多少钱”的新思维,采取“财政主导、项目整合、农民自筹、社会化运作”的多元化投资模式,鼓励群众捐资捐物、投工投劳;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乡村建设,建立了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渠道。杨庄乡仪封村在外创业人士先后投入上千万元,把全村大街小巷都修成了水泥路。吕店乡长寺村在外成功人士出资400万元,挖洗村里的两个坑塘,为群众修建公共游园。重渠乡投资65万元,群众义务出工为贾桥村、罗北村铺埋排水管道、修建花坛、粉刷墙壁。宋集乡投资近60万元,村委、群众筹资40万元,群众义务出工为后胡村、宋集村挖洗坑塘,修建排水沟,整修路边步道,粉刷墙壁,整修断墙残壁等。盆尧镇陈老庄村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村委、群众筹资近200万元,群众义务出工整修道路,修建排水沟、花坛、文化广场、舞台和挖洗坑塘、绿化街道、粉刷墙壁,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柏苑街道办事处筹资近400万元,组织开展了4次检查评比,以奖代补、奖优罚劣,充分调动了居委会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目前,该县五项重点工作的长效机制已逐渐健全完善。建立了舆论宣传机制。利用智能广播网、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单、“小手拉大手”、“人居环境保护知识进课堂”等形式,大力倡导讲卫生、爱清洁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文明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初步建立了卫生保洁机制。乡、村出资聘请了保洁员,组建了保洁队伍,配备了保洁人员服装、清扫工具、垃圾收集车辆,确保垃圾长期有人收、保洁长期有人管。建立了资金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乡镇财政给予支持;坚持群众主体,成功人士捐一点、每户每月兑一点,引导群众自觉整治农村环境,自主建设美丽家园。建立了奖惩机制。部分乡镇(街道)对辖区各村(居委会)人居环境按时进行评比,对干净、整齐和排名靠前的村(居委会)和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卫生脏乱差、排名落后的村(居委会)和个人给予批评。
通过五项重点工作的开展,该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各乡镇(街道)都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文明创建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了图书室、文化广场等,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一系列评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展。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氛围十分浓厚,使人耳目一新,很受感染,极大地提高了村民自身素质。农户垃圾乱倒、杂物乱堆、污水乱流、村庄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大部分村民已开始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不但打扫自家院里卫生,还自觉打扫门前街道上的卫生,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展现出村容整洁、民风淳朴、邻里和睦、文明和谐的新风貌。
与此同时,各乡镇(街道)紧紧围绕重点工作,立足发展实际,明争暗赛,突出亮点,竞相发展,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已经形成,“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也已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在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与典型事迹,如重渠、吕店、芦庙、专探等大部分乡镇的乡村干部,都能够主动放弃节假日,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和抓铁留痕的作风,投身工作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将工作一项一项推进、一步一步落实。广大群众衷心拥护,积极参与,由过去行政推动“要我干”向自觉主动“我要干”转变,由过去想方设法“阻挠干”向支持配合“参与干”转变,形成了全县上下“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精神饱满、干劲十足、热火朝天的工作局面,确保了整体工作一天一个样、一周大变样。
如今,漫步西平乡村,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农家院落如水墨画般隐身在一个个村庄中,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如五线谱般奏响了农家儿女走向富裕的音符,一泓泓清澈河水如甘泉浸润着农民的心田……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