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教育 少儿教育

农民工节后将孩子送老家:城里开销大 上学供不起

2016-02-24 16: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yss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资料图。 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近几年寒暑假都会把孩子接过来一起生活,临近开学再送回老家。”陕西汉中农民工王林生说,自己一度想让孩子留在身边,但因为

资料图。 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近几年寒暑假都会把孩子接过来一起生活,临近开学再送回老家。”陕西汉中农民工王林生说,自己一度想让孩子留在身边,但因为城市开销大、上学难等问题,只能无奈放弃。“再过几年,老人带不动孩子了,我们就必须回到家乡。”

  2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本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但过了元宵就意味着春节结束了。随着开学季的到来,许多在春节期间与打工父母团聚的孩子,又要乘坐返乡的客车回到老家上学。记者在西安城南客运站看到,背着简易的行囊,带着对父母的不舍与眷恋,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结束了短暂的欢快相聚,如迁徙的“小候鸟”般踏上返乡的旅程。

  再过十分钟,王林生9岁的儿子晓伟将随奶奶一起返回老家上学。离别在即,晓伟抓住父亲的手不愿松开,享受这最后的亲密时光。王林生说,在孩子的记忆里,父母就是电话里的一段声音,父子的每一次相聚都像重新认识一般。

  “当初远走他乡,就是为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来西安打工三年,王林生渐渐发现,陪伴孩子成长或许才是最好的教育。“想让他在城里上学生活,可是经济上负担不起。”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外出农民工人数达1.69亿,在其“身后”是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因工作需要亦或经济困境,类似王林生这样无法将孩子留在身边的人比比皆是,留守家乡的孩子与在外打工的父母,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谈及一年一度的分离,在西安打工的渭南农民工王韬不愿多言,他告诉记者,孩子5年前就开始了这种“迁徙”生活。“前几年哭着闹着不愿离开,现在特乖,会和我说不要太累,心里反而不是滋味。”王韬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孩子留在身边。

  即便“小候鸟”选择留在父母身边,也往往因忙碌的父母无暇照顾,陌生的城市难以融入而倍感孤独。“不论在哪,能和爸妈一起就好。”对14岁的陕西安康女孩邬丽来说,曾经的留守经历令她对父母格外依恋。小学毕业后,她选择跟随打工的父母,在异地继续学业。

  邬丽告诉记者,语言的障碍和地域的差别,使在外生活两年的她仍未适应城市的繁华与喧嚣。“父母顾不上我,挺想爷爷奶奶的,我的根可能还在老家吧。”对于未来,她满怀憧憬却也困惑迷茫。

  相比邬丽的迷惑,她的父亲邬刚则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37岁的邬刚与妻子在福建打工,每个月收入近八千元。他说,他不希望女儿缺少父母的陪伴,成为留守少年。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再重复自己的老路,是他对女儿最大的期许。(记者 冀浩凡)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中国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