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国与平舆古县
摘要:□ 赵新春 从2000年起,在文物市场上,一批新出土的秦汉汝南郡县封泥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这批文物不仅为汉代汝南郡所属各县和所封侯国提供了文物实证,也
□ 赵新春
从2000年起,在文物市场上,一批新出土的秦汉汝南郡县封泥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这批文物不仅为汉代汝南郡所属各县和所封侯国提供了文物实证,也让这些文物出土地——平舆县射桥镇古城村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引发了人们对古城村历史的浓厚兴趣。
古城村在平舆县北,距县城20多公里,位于射桥镇西,南
许慎《说文》中平舆“有挚亭”,即《周语》所说的“挚畴之国由大任”的挚国。据此,有人认为平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挚国是任姓之国,其祖先是黄帝苗裔,在夏禹时任车正的奚仲,被封于薛。商朝时,他的后人孙成迁国到了平舆,改国号为挚。商朝末年,季历娶挚侯女大任,生周文王,因此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又将复封挚国封到其祖籍地薛,是为薛侯。
历史上的沈国有两个。一个是赢姓之沈,是颛顼帝给少曍金天氏后裔台骀的封国。台骀是颛顼的水官,因为疏通汾、洮二水有功﹐被封到山西汾河流域,后世尊其为汾水之神。他去世后,颛顼又封沈、姒、蓐、黄4个小国为他守祀。此沈即赢姓沈国,在西周时被周成王弟弟虞叔封立的晋国兼并。另一个是姬姓之沈,就是最后落脚到古城村的沈子国,源自周文王第10个儿子季载的封国——聃国(有史料也称邥、耽国)。有学者认为聃、沈、邥、耽在古汉语中通用,平舆沈国就是聃国,著名学者谭其骧在其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就将聃标注在了古城村平舆故城。《平舆县志》记载,古城村沈子国遗址考古发现有西周文物,也一定程度上为聃国或是沈国物证,说明西周时期沈国就已经在此建国。
周文王的其他嫡系诸子封爵都在侯爵以上,而从《春秋》和《史记》记载来看,平舆古城村
西周时沈国就已不好,在周王室自顾不暇的东周更是悲催。虽然贵为周朝王室姬姓宗亲,但由于国小势弱,列强环视,只能就近依附强大的楚国,万般无奈品味着“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的痛苦。一方面沈子国背依楚国,时常被中原诸国以此为借口欺负和讨伐,另一方面作为楚国的小弟,要经常随大哥东征西伐,不仅劳民伤财,国力日蹙,
公元前624年,晋国人叔孙得臣会同宋人、陈人、卫人、郑人联合讨伐沈国,沈国“国溃”,国人和奴隶大批逃亡,国势一蹶不振。公元前583年,晋国颇有点像当年美国侵不听话的巴拿马一样,再次侵沈国,直接抓走了
公元前558年和公元前537年,沈国作为楚国的小弟,两次随楚伐吴。公元前519年,沈国再次随楚国与吴国交战时,被吴国打败,
公元前506年,沈国再次被侵。有些意外的是这次侵略者不是晋楚大国,而是同为姬姓之国、同为楚国小弟的蔡国。理由也很简单,大哥欺负我灭了我国,我不敢拿大哥怎样,只能拿大哥的小弟出气。这次蔡国出兵,灭沈,杀沈子嘉,沈国灭亡。
郦道元《水经注》说:“沈子国地后(蔡国灭沈之后),楚以为县。”《大清一统志》有:“战国时为楚邑。”《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二年,李信攻楚平舆。明年,王翦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不同时期的文献记载说明,古城村平舆古县在春秋时期已经存在,是中国郡县制萌芽时期设立的为数不多的古县之一,是河南乃至全国最早的古县。
古城村平舆古县从春秋时设立到高齐时被废,存在了一千多年,在北魏汝南郡郡治迁入悬瓠城前一直是汝南郡郡治所在地。丰富的人文条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两汉及其以后的平舆县人才辈出。《后汉书》中单独立传的平舆人一共有6位,他们分别是:被《后汉书》称为“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挟持民心。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的诤臣陈蕃;向曹操而直言其“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许劭;人称“解经不穷戴侍中”的戴凭;“少好术数”,主修鸿郤陂,让汝南“累岁大稔”的许杨;自叹“吾岂为名”,绝志世外、专精经典,“尤明天文谶纬、风角,修推步之术”的廖扶;“所著易林至今行于世”的方士许曼。此外,在《三国志》立传的有“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的许靖;《汝南先贤传》有东汉时曾任郡五官掾,为人托付财产而一分不昧的君子阚敞;《后汉记》中有“以臧否为己任,仕于和安之间”的汉司徒许敬。在这些人中,平舆许氏格外显眼。由于这支许氏家族人才辈出,多人出去做官,到东汉末年,汝南郡平舆许氏又分衍出太原、阳羡、豫章、句容支系,后来都形成当地的望族,也成为许姓的著名郡望。有意思的是,平舆许氏大多又以善于相人和术数见长,并且颇有些家学传承的味道,像许杨、许曼和《搜神记》的不少许姓人都善方术。
2013年,驻马店市区西石龙山上发现东汉张汜祈雨石刻,让人们对古人祈雨多了些认识。而在平舆古县的历史上也有一位因祈雨而出名县令——张熹。张熹字季智,东汉临武人。东汉灵帝年间任平舆县令,因为天久旱不雨,旱情严重,张熹便亲身祈雨,但“未获嘉应”,于是积柴自焚。主簿侯崇,小史张化,从熹焚焉。火既燎,天灵感应,即澍雨。郦道元著《水经注》时,古城村平舆故城“城南里馀有神庙,世谓之张明府祠,水旱之不节,则祷之。庙前有《圭碑》,文字紊碎,不可复寻。《碑》侧有小石函。”大部分遗迹尚在。1958年,古城村仍然有张熹焚身台和纪念张熹的令公庙,每年人们还在这里举办庙会,祈求风调雨顺。
晋朝是中国继秦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也是个短命的王朝。永嘉之后士族南迁,中州之土悉为战场。有钱的士族大多逃亡,而留在原地的居民则往往成为征战各方挟裹、屠杀的对象,致使良田荒芜、人口锐减。《魏书》就有原为宋司州刺史汝南人常珍奇“掳掠上蔡、安城、平舆三县居民”的记载。到北齐时期,曾经是汝南郡治的平舆县已经因为人口太少,荒无人烟,不得不被裁并,古城村平舆古县走入历史。《水经注》作者郦道元生活于北魏时期,在其著作称古城村为平舆县故城,或许那时起,平舆已成为一座空城。
《江南通志·颍州府·古迹》有:“平舆故城在府(颍州府)治南一百里,北枕谷河,土城尚完,俗称为远城。……此盖梁魏时侨置诸郡县遗址。”由这段文字,结合《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从沈子国到元朝平舆并入汝阳县(今汝南县),除了古城村平舆古县故城遗址和梁魏时侨置颍州府的平舆故城,还有隋朝大业二年割新蔡重置,位于“今蔡之汝阳东汝水南”《元和郡县志》(今新蔡县西九十里)《太平寰宇记》的隋平舆故城;唐朝天授二年重置,汝水在县南四十二里的平舆故城,也就是1951年重置平舆县的县治所在地,即今天的古槐镇。
责任编辑:ldm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