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功臣”李卫军7年获46项专利
摘要:□晚报记者 刘金霞 文/图“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险。干我们这行,只要善于观察、舍得钻研,就会成功。”1月15日上午,在国网驻马店供电
□晚报记者 刘金霞 文/图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险。干我们这行,只要善于观察、舍得钻研,就会成功。”1月15日上午,在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QC成果发布会上,输电运检专业带电作业班技术员李卫军说。
作为一名普通的电力职工,李卫军在短短7年时间里成功研制出60余项具有安装方便、易于操作等优点的工具,其中46项专利已获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和发明授权。在单位,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李发明”。
李卫军。
“李发明”当年也是“熊孩子”
“你知道一个只有中专文化水平的普通电力职工,是如何考上大学,再成为今天的发明家吗?他靠的就是坚持。”1月15日上午,在带电作业班的工作室内,李卫军的一名同事告诉记者,这个在驻马店供电系统输电运检一线摸爬滚打了近20年的硬汉,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都有一股牛一样的钻劲。这么多年来,他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创新,成功研制出了不少小发明。
“哪有他们说得那么夸张。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在电力运检专业干了这么多年的体力活,给大家琢磨出来点儿‘省劲’的小点子也是应该的。”李卫军说,他今年38岁,出生在遂平县和兴乡一个农村家庭。生性好动又调皮的他,让家人一度认为他有多动症。因为家里穷,大人们为了多挣点儿钱总是去地里忙活,而他只能自己待在家里,没事就和家里的收音机、闹钟、自行车一起“玩耍”。
“那时候家里没啥好东西,平时看着那些东西挺好奇的,总是把它们拆了装、装了拆。”李卫军说,因为经常对家里的这些物件“动手动脚”,甚至对家里的手扶拖拉机“为非作歹”,父母没少打他,经常说他是“败家子”。
后来,看到李卫军能让自家和邻家的坏收音机、坏自行车“起死回生”,村里人开始劝李卫军的父母不要再打孩子,还开玩笑地说:“这小子行,说不定将来能当科学家呢。”
15岁离家 搬过砖,当过门卫
“我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里条件不太好,靠母亲一人根本维持不了家人的生活。初中没毕业,我就从遂平老家来到了驻马店。”李卫军说,没有一技之长的他根本不知道去哪里找工作。没有生活来源,他每天仅吃馒头和萝卜、白菜,根本没吃过肉。
后来,经人介绍,李卫军到一家砖窑厂给人搬砖。“那时候拉砖坯,一天只能赚几元钱,一个月还挣不了80元钱。”李卫军说,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他只能干些体力活。
李卫军不愿一直生活在劳苦和饥饿中,他攒了几个月的工钱,到原来的驻马店技工学校报名学习家电维修。“去学家电维修纯粹是为了生活,因为那个年代电视机、录音机已经开始慢慢流行起来。我想如果能开一家电器维修门店,肯定能挣钱。”李卫军说。
“我和电力的交集点是在技校学习半年之后,而这个交集点完全是因为已经离开人世的父亲。”李卫军说,当年还流行“接班制”,父亲是电力系统的职工,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生命,单位为了照顾这个贫困的家庭,就让李卫军早早地接了他父亲的班,在原来的电力安装公司当门卫。因为在驻马店没有家,他就住在门卫室里。
后来,电力安装公司缺少人手,李卫军被调到安装公司,成了一名学徒工,这一学就是3年。3年后,他跟着师傅到野外架线。为了节省开支,他常常住在野外架线工地上。“因为安装公司的工作就是在外架设杆塔线路,所以外出一次基本上就是半年。虽然我在安装公司干了5年,但还有很多同事不认识我。”李卫军说,能得到这份工作是他的荣幸,他格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为了“偷懒”开启发明之路
李卫军深知自己阅历浅薄、知识贫乏,但他坚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在工作中,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因为表现良好,2001年,他被调至输电运检专业带电作业班工作。
“以前我们的工作实行的是‘包干制’,也就是每人每天固定工作量。有一次,我的工作任务是把旧线塔拆除。因为时间长久,线塔上的螺丝生锈,很难拧下来,而且有些螺丝,人站在几十米高的空中根本无法使劲,有时还会把好端端的螺丝拧坏。”李卫军说,“当时我就埋怨扳手设计得不合理,想如果力矩再长点儿、卡口再换个角度该多好呀。”
“当时动手改扳手,纯粹是为了减轻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说白了就是想省点儿劲。”李卫军说,第二天,他便开始着手改装单位配发的扳手。
经过几天的实验,李卫军带着新扳手去工作。当别人还在杆塔上为拧下一个螺丝而发愁时,他已经顺利地拧下了好几个;当别人还在杆塔上擦汗时,他已经坐在地上休息了。
“这种新型扳手确实为大家减轻了不少工作量。后来,有人鼓励我申请专利,我便开始准备材料往上报。”李卫军说,这次改装新型扳手让他记忆犹新,因为这是他的第一个专利。
7年获得46项专利
“我们这个专业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轻活,除了例行巡检之外,其他工作就是吊装变压器、线缆、杆塔,这些设备的重量都是以吨来计量,从来没有用斤或者公斤来衡量的。”李卫军说。
由于每天和这些几吨重的设备打交道,李卫军发现,在吊输电线路杆塔作业时,存在滑车脱落、角铁变形、绳套破损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杜绝这些问题的发生,他便开始钻研用金属类装置固定在角铁上代替尼龙绳套。
经过多次试验,李卫军研制的角铁多角度承力固定装置,有效解决了角铁挂点问题,提高了输电线路杆塔角铁作业稳定性,保障了作业安全。这项发明荣获了河南省电力公司创新成果二等奖。
“因为我们是带电作业班组,所以带电更换高压直线杆塔上的合成绝缘子是常见工作。”李卫军说,带电更换220千伏直线杆塔的合成绝缘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此项工作涉及一种重要工具——双分裂导线提升器。
李卫军介绍,这种工具是用金属三角板和两个挂钩制作而成,重5公斤左右。对于长时间在高空作业的电力人员来说,是很大的考验。为了增强工具的绝缘性和易操作性,李卫军决定尝试对这项工具进行改良。
“带电作业中使用的环氧树脂板不仅材质较轻,而且耐绝缘、强度高,或许值得一试。”李卫军说,当他准备着手实施时,难题又来了,环氧树脂板比较厚,自己也不会加工,他便拿着环氧树脂板到一家加工厂用铣床进行加工。但加工师傅不愿意,因为加工环氧树脂板时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粉末。执着的李卫军并没有灰心,他买来防毒面具,在加工师傅的帮助下完成了加工。
经过反复实践,使用改进后的双分裂导线提升器,更换220千伏直线杆塔绝缘子每基缩短将近半个小时。
李卫军说,从2008年到现在,他成功研制了新型多功能地线提升器、双分裂导线提升器、杆塔地线提升器、输电线路带电跨越承力索护网等60余个新型工具,其中46项专利已获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和发明授权,为企业节约资金近百万元。
“李发明”还是“抗洪功臣”
记者了解到,李卫军设计的双分裂导线提升器等10多项工具已经开始批量生产,省内多家电力公司都正在使用。
“可以说我们电力公司不少人都是李卫军的‘徒弟’。这些年,他从来没有对自己的技术和创新有过一丝保留,都教给我们这些工友了。不仅如此,李卫军还是个乐于奉献的人。”同事小刘说,他到现在都记得,2010年南阳发洪水,西峡县一山谷处杆塔被洪水冲倒,作为技术指导的李卫军主动申请前往南阳。因为倒塌的线塔就处在悬崖边,并且进山的道路已经被洪水冲毁,大家只能抬着几吨重的杆塔配件和供电设备徒步前行。经过一个月的工作,南阳西峡段供电恢复正常,而李卫军被河南省电力公司授予“抗洪功臣”称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李卫军一步一个脚印,从公司青年岗位能手、金牌员工、技能专家,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再到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国家电网技能专家……这位“抗洪功臣”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和智慧。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