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历史事件

比干:谏臣极则

2016-01-12 07:22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ldm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李 峰 河南卫辉是谏臣比干的长眠之地。比干庙二门之上匾额大书“谏臣极则”4字,集中体现了古往今来志士仁人对比干的崇敬之情。他灵魂深处对国

        

       河南卫辉是谏臣比干的长眠之地。比干庙二门之上匾额大书“谏臣极则”4字,集中体现了古往今来志士仁人对比干的崇敬之情。他灵魂深处对国家和民族情感的敬畏与责任,忧国忧民的思想逐渐演化成中华民族的一种普遍信仰,一种理想追求。比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死谏君的忠臣典范,经过历代帝王的不断褒扬,加之历代文人墨客和民间传说的代代传扬,忠烈形象可谓深入人心。

爱国——荀利国家 不求富贵

比干,子姓,沬邑(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商朝帝王太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官少师。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商纣王)。

比干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纣王即位之初的表现,能称得上英君主。他亲率大军东征徐夷(今徐州一带),在战场上往来冲杀,骁勇无比,吓得徐夷酋长反绑着双手、口衔国宝玉璧、穿着孝服、拉着棺材向纣王投降。纣王率领军队一直打到长江下游地区,东夷部落纷纷臣服。当纣王凯旋时,比干带着文武大臣,步行几十里前往迎接,当时的民谣甚至唱道:“纣王江山,铁桶一般。”

起初,纣王对比干非常敬重,有什么重大事情主动征求他的意见。宠信苏妲己后,纣王整天沉迷于酒色,不理国政亲近奸佞,排斥忠良,残害百姓,成为人怨人怒的君,以至朝纲不振,危机四伏。箕子、比干、微子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苦相劝,纣王不仅不听,反而变本加厉,整天沉迷于酒池肉林、寻欢作乐,国势危如累卵。结果,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比干认为,主暴不谏,非忠臣也;畏死不言,非勇士也。见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极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

在比干所处的时代,君王即国家,宗族利益即国家利益。比干出身贵族,是君王的叔叔,又掌握权柄,要是也像商纣一样沉迷享受不问政事,绝对不会激怒纣王,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弃小我为大家,弃个人为宗族,执着前行,虽九死而不悔。所以,李翰以为“有闻亲失而不争,睹亲危而不救,从容安地而称得礼,甚不然矣”。他认为,比干死于其死,然后为义。忠无二体,烈有余气。正直聪明,至今犹视。

忧民——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中国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可谓根深蒂固、悠远绵长,历代统治者皆奉之为圭臬,但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比干甘愿蹈白刃而殒亡,“谠言才发,轻其百龄之命;淫刑既逞,碎其七尺之躯”,其出发点是“百姓何辜”,这也是比干的精神支柱。比干之所以能历千百年而“凛然如生,血食不绝”,“岂非忠义之气粹而为乔岳,融而为列星,穷天地、恒万古、作大闲,为民极故也!”

为保社稷,比干爱国爱民,呼吁德治。他旨在推行德礼文化,达到以德施政、以德育民,强国兴邦的主张,是我国德礼文化的先驱。当他看到纣王和苏妲己害人取乐的场面时,气得浑身发抖,一边自言自语“我是皇伯,强谏于王”,一边疾步走到纣王面前,直言他的错误,并且请求将苏妲己斩首,全门赐死!纣王愤愤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比干继续说:“当年汤王时,天下大灾,饿殍塞途,汤王下车抚尸而哭,自责无德。又立即开仓济贫,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天下称颂。你今天的作为与先王的仁政背道而驰,若不改悔,天下就危险啦!”纣王听完气得拂袖而去。比干回到家中,请来箕子和微子商议,让他们向纣王进谏。第二天,箕子去劝纣王,纣王却将箕子的头发剪掉,把他囚禁起来。微子进谏,纣王依然不听。微子只好抱着祖先的祭器远走他乡。大臣辛甲进谏了75次, 纣王丝毫不改,于是投奔了周文王。

许多大臣看到纣王已经无可救药,纷纷弃商投周。纣王已经落到众叛亲离的地步。而此时,周武王率军东征已经打到了孟津,背叛殷商和周会盟的大小诸侯有800多个,商王朝已是风中残烛了。比干觉得为人臣子不能像微子那样说走就走,就是杀头挖心也得据理力争。“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谏不从且死,忠之至也。”纣王被比干批评得无言以对,恼羞成怒地问:“你为什么这样坚持?”比干说:“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 纣王又问:“何为大义?”比干答:“夏桀不行仁政,失了天下,我王也学此无道之君,难道不怕丢失了天下吗?我今日进谏,正是大义所在!”

担当——永不言弃 舍生取义

比干一生为江山社稷着想,明知强谏会招来杀身之祸,仍然奋不顾身、一往无前。据正史记载:纣王不但投苏妲己所好,作新淫之声、靡靡之乐,还搜刮百姓钱财,修建起高大宏丽的鹿台,里面置奇珍宝物。同时,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人裸相逐其间,可谓荒淫之极。最过分的是,他听苏妲己的话几呼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这样以来,天下就无法太平起来,百姓怨声载道,诸侯众叛亲离。这时,苏妲己又给纣王出了一个“狠”招,发明了一种惩治犯人的刑法“炮烙之刑”。把一根又粗又大的铜柱横悬在炭火上面炙烤,然后命有罪者行其上。可想而知,那些受刑者没有几人能在烧红的铜柱上走出几步,就会掉进炭火里活活烧死。每次看到犯人在炭火里挣扎惨叫,苏妲己不但不予同情反而“乃笑”。面对“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的纣王,比干大胆指出:“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

在纣王逐步蜕变的过程中,比干的劝谏是不间断的。即使到了分崩离析之际,微子去、箕子囚,纣王丧心病狂之至,比干依然极言劝谏,永不言弃。作为一位政治家,他不可能不明了政局的积弊难返,但他永不言弃,哪怕有一点点希望也要执着为之。

干谏君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事件,其中所彰显的道德光芒也为后人所激赏。这其中就有对事业的忠诚和执着。明朝萧良有《重修殷太师比干庙记》,就从这个角度认识问题,剖析比干的内心世界。他认为:“谏,干职也,亦干意也。谏而死,非干所知也。及其怒也不测,祸成剖心,干以为吾得死所。然犹觊夫天未厌殷,纣或悔祸,幡然而悟,悟而改,盖衍增美,吾且含笑九泉,一死庸伤乎?”“故夫比干之心所以异于人者,非七窍之异,异乎偷生,异乎惜死,异乎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此段分析可谓一语中的,把比干的内心世界剖析得细致入微,让我们看到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一名忠臣、直臣的执着、忠诚、痛苦、无奈。因此,萧良有认为比干“表义概于九原,示芳规于百世”。

责任编辑:ldm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