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粹庭与近现代豫剧的变革和发展
摘要:□ 张大新樊粹庭是豫剧诞生300年来第一位剧作家,也是中国戏剧文化史上罕见的集编剧、导演、剧团管理、戏剧教育、文化传播于一身的全能艺术家,更是豫剧现代化进程
□ 张大新
樊粹庭是豫剧诞生300年来第一位剧作家,也是中国戏剧文化史上罕见的集编剧、导演、剧团管理、戏剧教育、文化传播于一身的全能艺术家,更是豫剧现代化进程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他是在二十世纪30年代民族危机深重、“启智益民”的戏剧改良观念逐渐被有识之士认知和践行的时代背景下走上戏剧改革之路的。在4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自觉以“重大担负者”自任,毫不懈怠下“埋头工夫”,引导豫剧步入现代化的进程,被戏剧界公认为 “现代豫剧之父”,也有学者将其与黄吉安、成兆才、范紫东并称为“地方戏改革与创新四大家”。本文试对其豫剧改革的卓越贡献做简要的概括和归纳。
一、樊粹庭戏剧改革理论要点
樊粹庭豫剧改革理论主要体现在圆融畅达的戏剧观、固本求新的编导理念和雅俗相兼的审美理想等三个方面:
一是圆融畅达的戏剧观。
樊粹庭的戏剧观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换句话说,“樊戏”的核心价值聚焦在鲜明的民族意识、进步的思想观念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上面。进入《樊集》所描绘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透过一串串感人至深的人生悲喜剧,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二是固本求新的编导理念。樊粹庭献身戏剧事业,确立了以编剧导演为中心、以演员为主体,以观众为接受和评判群体的“三维互动”机制。与“三维互动”编演机制相辅相应,樊粹庭的编导理念还突出地表现在因人设戏和量材而用方面。他为豫梆新秀陈素真打本子,有意识地通过编创高难度的新戏,启迪发掘其艺术潜质,展示其文武兼擅、生旦俱佳的表演才华,创作与表演的珠联璧合,造就豫剧史上第一个辉煌阶段。这种 “因人设戏”的创作经验,后来又被
三是雅俗相兼的审美理想。樊粹庭变革豫剧的审美追求突出地表现为化俗为雅、趋雅入俗、雅俗相兼的普世化取向。鉴于土梆戏过于粗俗鄙陋,受人诟病,樊粹庭介入剧本创作之初,即有意识地剔除河南梆子戏词过于鄙俚浅陋、有伤风雅的字眼,化俗为雅,逐步提升其审美品格。与化俗为雅相对应,
二、樊粹庭剧作的题材类型、时代精神与人文内涵
樊粹庭献身豫剧改革30余年间,创作改编剧本70余部。依据剧本情节主线和戏剧冲突的性质,本文拟将“樊戏”现存剧目大致划分为历史剧、社会剧、婚恋剧、神话剧四类。
三、樊粹庭戏剧创作的卓越成就
“樊戏”众多堪称经典的艺术珍品至今仍活跃在各地戏曲舞台上,感动着新老观众,成为当下戏剧改革的重要参照。概括起来,
一是创立完善现代豫剧剧本体制。
二是以舞台为中心设置戏剧情节。“樊戏”情节安排的优长在于:遵循李渔“立主脑”的创作理念,善于围绕主要人物展开,使观众在观演过程中轻松把握剧作的情节发展脉络;在情节安排上,力求排场紧凑,剪裁得体,繁简有度;在场面描写上,注重冷场热场相互调节,使剧本的舞台演出始终保持着浓烈向上的氛围。
三是塑造众多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打开《樊粹庭文集》,扑面而来的是一大批栩栩如生的戏剧人物形象,在他们身上,既体现出
四是构建平易浅切的大众话语体系。樊粹庭剧本的语言是活泼生动的舞台语言,又带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其显著特色有三:樊粹庭的剧本语言还是意蕴丰赡的文学语言。樊粹庭不愧是语言运用的高手,他凭借着极高的天分和过人的才力,古今雅俗之语都能在他手里变成鲜活生动的剧本语言。
责任编辑:ldm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