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张鸡黍
摘要: “范张鸡黍”的故事发生在东汉和帝时,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在汝南县金铺镇。金铺镇境内有许多相关遗址。如金铺镇十字街北路东有鸡黍台,路
“范张鸡黍”的故事发生在东汉和帝时,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在汝南县金铺镇。金铺镇境内有许多相关遗址。如金铺镇十字街北路东有鸡黍台,路西向北
汝南人张劭,字元伯;范式,山东金乡人,字巨卿。两人同为太学生,友谊笃厚,亲如兄弟。两人返乡时相约,范式两年后到张劭家拜见张母。约定的日期到了,张劭让母亲准备饭菜,张母说:“两年过去了,金乡离我们千里之遥,哪能真来!”张劭却说范式很守信义,一定能到。张母就杀鸡炊黍(即小米饭)。小米饭还没煮熟,范式已经到了,两人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后来张劭重病缠身,不治而亡。远在千里之外已做了郡功曹的范式做了个奇怪的梦,梦到张劭戴着黑色的帽子,拖拉着鞋,哭着对他说:“巨卿,我已死,就要下葬永归黄泉。即使你不忘我,还怎能再相见?”范式恍然梦醒,悲痛不止。就向太守请假,前往汝南探望。张劭的灵柩抬到墓地,再也不能挪动。母亲伤心地问道:“元伯,你还期待谁吗?”话没说完,就见远处素车白马,哭嚎而来。张劭母亲说:“一定是范巨卿来了。”范式到后,向灵柩叩拜,含泪说:“上路吧元伯!生死异路,从此永别了!”范式执绋而引,棺木才得以下葬。
范式执意要为张劭守墓百日。范式守墓,日夜啼哭,茶饭不进,只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当哭到第七天的时候,嘴唇干裂、声音嘶哑、双目红肿、眼中滴血,竟哭死了。一个京畿功曹,千里吊唁朋友痛哭而死震惊了世人。地方官府忙奏明京畿太守。太守奏明朝廷,朝廷立即派人到汝南郡办理范式丧事。人们感于范张友谊笃诚,生不愿别、死不能离,把范式葬于张劭东侧。人们称两墓为“信义冢”。范式所骑白马也为主人伤痛而死,葬于“信义冢”东侧,人称“白马冢”。后人建祠祭祀两人,称“二贤祠”
张元伯、范巨卿友谊笃诚,重义守信的故事,一千多年来流传不衰。《搜神记》《后汉书》《汝宁府志》等均有对“范张鸡黍”故事的记载。现存的元曲《死生交范张鸡黍》,是元代戏曲家宫天挺根据《搜神记》和《后汉书》所作。《汝宁府志》中还记载了金镇、李根茂、王元梅、张御采等历代太守、知县等颂扬范式和张劭的诗词。其中王元梅在《汝南怀古》中写道:“生死交情乃见真,订期鸡黍远相亲。最怜白马山阳客,执绋坟头哭故人。”
“范张鸡黍”这个关于信义和友情的故事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反映了人们对诚信的推崇、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人们对真挚友情的期盼。对“范张鸡黍”故事的挖掘、保护和整理对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范张鸡黍”的故事遗址损毁严重。二贤祠毁于文革时期,信义桥由于汝河改道已不复存在,鸡黍台遗址现已建造民房。仅存的信义冢、白马冢也因群众取土即将夷为平地。“范张鸡黍”遗址都处于濒危和消亡状态,亟待恢复和修整。熟悉这个故事的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关于这个故事的资料急需挖掘保护。
近年来,汝南县委、县政府对抢救、保护“范张鸡黍”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重视,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和保护方案,并逐步对鸡黍台、二贤祠、信义冢、信义桥等遗址进行修复保护。
2008年3月,“范张鸡黍”传说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徐佳瑞 辑自市政协文史委《天中记忆·文化卷》)
责任编辑:ldm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