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和张氏汽车飞车团
摘要: □晚报记者 王 莹 通讯员 周豫琳 文/图 表演现场。 张氏飞车团队。张氏飞车是泌阳县的文化名片张氏传统车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泌阳县特有的杂技项目。泌阳县
□晚报记者 王 莹 通讯员 周豫琳 文/图
表演现场。
张氏飞车团队。
张氏飞车是泌阳县的文化名片
张氏传统车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泌阳县特有的杂技项目。泌阳县泌水街道的老艺人、86岁的张继宗自幼向父亲张一利学习杂技,并由传统杂技自行车车技发展到摩托车飞车走壁车技,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第三代传承人张海涛1984年经反复试验,最终掌握了汽车飞车走壁的杂技界高难度车技,并成立张氏飞车杂技团到全国各地演出。
张氏传统车技的特点,是特制一直径10多米的圆筒形飞车大棚,而观众坐在板凳上观看。自行车、摩托车和轿车先绕场行驶,车速渐增,利用高速运动和惯性原理,上至球壁,忽上忽下,忽高忽低,斜走横行,直贯球顶。正飞走间,突然球壁上下分为两半,间隔尺余,车速不减,一样飞行,令观众拍手叫绝。
多年来,张氏传统车技以高超的表演艺术赢得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杂技与魔术》《中国艺术报》《广州日报》和中央电视台3套《走进幕后》栏目、中央电视台7套《致富经》栏目等先后报道了张氏飞车的发展历程和演出盛况。泌阳张氏车技属传统民间艺术,是泌阳县流传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艺术瑰宝之一,多次参加省、市会演并获奖。张氏车技源远流长,闻名遐迩,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从其产生、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挖掘张氏车技这一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于打造当地文化品牌,发展当地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10月,张氏飞车杂技团被河南省文化厅评为“河南省百佳文化经营单位”。
2011年9月,张氏传统车技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作为驻马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张氏飞车,已名扬全国,成为泌阳县的文化名片。
他在杂技界爆出了冷门
张海涛1964年出生。“小时候,我就深爱飞车艺术,梦想着将来成为一个‘飞车大王’。由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自行车飞车演员,我从小经常随他们东奔西走,总是趁大人不注意就骑自行车,摔倒了也不怕疼,爬起来继续骑。” 张海涛告诉记者,他出身于泌阳县一个飞车世家。1979年8月,在泌阳县文化局上班的父母辞职,经河南省文化厅批准,组成了一个以自行车为主的飞车走壁杂技团。
1981年,民间文艺团体不断涌现,杂技演出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父辈们深感力不从心,就把“张氏飞车团”团长的位置让给了张海涛。已长成帅小伙的张海涛,充满阳刚之气。他暗暗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生命的辉煌。通过走访和调查,他意识到张氏飞车团如果没有自己的绝活,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1983年,为打破传统单一的自行车飞车表演模式,他一边在全国各地选聘了20多名演员,一边大胆尝试用摩托车进行飞车表演。为此,他一遍遍试验,最终试验成功。虽然摔坏了几辆摩托车,他也受了不少伤,吃了不少苦,但他依然为自己的成功兴奋不已。
摩托车飞车试验成功后,他和家人又四处借款,购买摩托车,增加装备。为了提高演出水平,他和演员们一起训练,一起探讨表演技巧,不断尝试新的表演动作,如“双飞双展翅”、“翻跨舞带”等特技。在表演过程中,5名演员骑着飞驰的摩托车,手舞彩扇或彩带,俯仰旋转着身体,时而并排同行,时而交叉前行,惊险、刺激的摩托车飞车表演与自行车飞车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
1989年在湖南省岳阳市,张海涛和演员们精彩的摩托车飞车特技表演,又一次醉倒了无数观众。有一名观众找到张海涛说:“你们的摩托车飞车表演的确够味,要是能用汽车表演飞车走壁,效果一定会更好。”张海涛听了眼睛一亮:如果用汽车表演飞车走壁,演出会更加刺激和惊险,就能赢得观众的喜爱。那些日子,他为此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1993年,张海涛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尝试用汽车表演飞车走壁。对此,父母和姐妹们都劝他说:“别再冒险了,弄不好会砸锅的。”也有人嘲笑他异想天开,说他是“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可张海涛有不服输的精神,只要是认准的理,就非要尝试一下不可。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和别人的冷言冷语,筹集两万元钱在岳阳市购买了一辆二手小汽车,进行飞车走壁试验。家人见他如此执着,就全力支持他搞汽车飞车试验。他和员工一次次进行驾车试验,结果小汽车都摔坏了,也没有成功。
1995年,张海涛率团在北京演出时,仍不死心,就找到一家汽修厂的师傅求教。通过探讨,他终于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原来是汽车破旧、马力不足造成的。找到了症结,他和家人商量又投资数万元,一次购回两辆重庆产的奥拓牌小型汽车,把表演壁桶扩大到直径
试车那天,全家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他却沉着冷静。他认为:奇迹注定是属于勇敢之人的。那一次试车,他成功了。当他从汽车中走出来时,全体员工都激动地围过来把他抬了起来……张海涛的汽车飞车走壁在杂技界爆出了冷门。
受到全国各地观众的欢迎
有了过硬的节目品牌,张海涛便把他苦心经营的张氏飞车团更名为张氏汽车飞车团。事业的成功,使他的张氏汽车飞车团很快发展成拥有180多名演职员工、固定资产达300万元的专业汽车飞车团体,年收入近400万元。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张氏汽车飞车团都以精湛的演技,一次次撞击着人们的心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氏汽车飞车团在张海涛的带领下,不断创新演出形式,受到全国各地观众的欢迎。
“鼎盛时是2001年到2007年,那时候你就买不到票,场场爆满。我们除了转场地浪费些时间外,几乎天天都在演出。”张海涛告诉记者,泌阳县张氏飞车杂技团演技高超,走到哪儿红到哪儿,《中国杂技》等报刊上长篇报道过张氏飞车杂技团,中央电视台也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张氏汽车飞车团的绝活很多,一开场,一辆摩托车就飞上绝壁,那娴熟的技巧令人咋舌。接着,两辆、三辆、四辆,相继冲上了绝壁,上下翻飞,达到最高度时竟然离壁的上端不过半米,几乎是从观众的眼前一冲而过,令人目不暇接。这时,在观众眼中的演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骑车了,而是在表演魔术。他们竟然在近似直立的绝壁上,表演着各种各样的绝技,有时直立,有时脱衣穿衣,有时做着普通人在平地上也难以做出的高难动作。她们的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在极度惊险中,演员们始终笑容灿烂。她们哪里还是凡人呀,简直就是天女下凡,腾云驾雾,让观众大饱眼福。最精彩的是汽车飞车,一辆极普通的小车,在没有任何改装的情况下,竟然能飞到绝壁上,盘旋自如。演出持续了40分钟,非常成功。天气虽然很冷,但我们还是不愿离去,既为演员的精彩表演所感动,又为中华民族有这样的绝艺而骄傲!”这是2006年12月2日一位山东省阳信县的观众看到张氏飞车表演后写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张氏飞车表演的喜爱和骄傲。
观众的喜爱激励了张海涛,也使张海涛对张氏汽车飞车团的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他深知,只有过硬的演出质量和良好的信誉,飞车团才能永立不败之地。因此,他无论演出多么忙,一刻也没有放松节目质量的提高。张氏汽车飞车团,这个以飞车表演为主的团体,没能力进行有力度的宣传,靠的就是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
希望技艺传承下去
张氏汽车飞车团同其他民营杂技团体一样,一年四季在全国各地演出。冬春季在北方,夏季到来后,则转战到南方。他们就像一群候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现在团里最大的团员40多岁,干不动了,但小的还没有培养出来。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赶紧建一个培训场,培养一批新团员,把飞车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张海涛告诉记者。
“团员们大多是泌阳本地的,跟了我这么多年,我希望他们能老有所依。10年前,我在泌阳县城买了两块地准备建培训场,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建成。飞车团目前的处境很窘迫,如果没有发展就一定会垮掉。作为干了一辈子飞车杂技的我,真的希望能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说这话的时候,张海涛的目光投向窗外,久久凝视着远方。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