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俗世 心在山水
摘要: 身居俗世 心在山水——读柳书波散文集《心在山水间》□赵炯心宽容山,心静纳水,山水相济,方能得山之态度,水之风韵。读柳书波的散文集《心在山水间》,便觉山
身居俗世 心在山水
——读柳书波散文集《心在山水间》
□赵炯
心宽容山,心静纳水,山水相济,方能得山之态度,水之风韵。读柳书波的散文集《心在山水间》,便觉山不是山,水也并非水。山是景,水是情,山水是一方明净心田,甘润滋养。
《心在山水间》共收录了散文、随笔53篇,分为“山魂水韵”“胜迹游踪”“古今抒怀”“四季牧歌”四个部分。作者柳书波深受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濡染,从而培植了他温厚诚挚而又活泼的文学心灵。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汉魏六朝的华美流丽、韩柳欧苏的浑厚潇洒、明清小品的隽秀飘逸,也能发现一些“五四”以来文学大师的文学身影,如沈从文的淡然、朱自清的精致、巴金的深情等。全书语言诗化明丽、清新自然,没有矫饰做作,有一种落落大方的风度,雅致精巧。如《长白山天池行》一文中,作者写道:“雨后的天池景色格外迷人,它像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雄伟的长白山顶的群峰之中。只见它水面宽阔,狂野神奇,安详宁静。一泓池水深幽清澈,碧波荡漾。池边群峰竞秀,山野如洗。池中奇峰倒映,波光粼粼。池上霞光万道,彩虹当空。白云在群峰间回旋飘游,忽而迅疾飘入池中轻吻碧波,似蛟龙戏水;忽而跃上峻峰尽情狂舞,又似巨龙奔腾。”
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一文中说:“在一切文体之中,散文是最亲切、最平实、最透明的言谈,不像诗可以破空而来,绝尘而去,也不像小说可以戴上人物的假面具、事物的隐身衣。散文家理当维持与读者对话的形态,所以其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作者在《后记》中也写道:“在散文创作上,我深深感受到:既要有生活,又要有灵气。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灵气则是对生活的感悟。同时,我认为,只有说真话,抒真情,才能够体现善和美。”如在《鸣沙山月牙泉》一文中,作者写道:“大海无际但少一份安逸,草原辽阔但缺少一份神秘。此间只想匍匐在茫茫黄沙里,聆听历史的风声马蹄,琵琶落雁,阳关断肠;只想长跪在佛的面前、神的脚下,清明心底欲念孽障,蔽弃满袖的烟尘浮华。”作者将善与美完美地融合在情感的抒发中。
当然,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沉溺于纯粹的慢吟低唱中,他大部分作品已经走出小我,胸怀大千世界,不断扩张自己的生命。如《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一文,视野开阔,气势恢宏。文末作者写道:“流年似水,往事如烟,额尔古纳河曾经创造的强盛和辉煌,经受的苦难和屈辱,都已淹没在历史的烟尘里,但给后人留下的是凝重的思考、沉痛的教训、刻骨铭心的考问。”文章具有历史的纵深感,散文的大度和厚重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大地增加了作品的张力与包容的可能。纵观整部作品集不乏这样的精心佳作。
柳书波的散文作品是丰富的、复杂的,我也只能通过阅读去感知他作品的某一些特质,并常常被他的文字感动。总体而言,他的作品有鲜明的风格,语言干净温厚又有诗意的精美。
常年生活在钢筋水泥浇灌的俗世之中,感觉也变得迟钝麻木,是非善恶入耳入目,令人心绪纷乱。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放下一切,去大自然中寻回生命中最初的纯真和质朴。读着《心在山水间》,我们仿佛跟着作者一起春游九华山,秋访白洋淀;漫步吴承恩故居,追寻伏羲画卦的足迹;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寻梦天下第一庄……慢慢地心就沉静下来,平淡下来,平淡中又带有惊喜,欣然中带有清和,看着行云流水的文字,素描勾勒的山水,心境开始变得天高云淡、波澜不惊。
于熙攘的城市,渴望山村的安逸;于霓虹的灯光,回忆泉水叮咚;于孤独的角落,向往山水的境界,是为“身居俗世,心在山水”。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