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蛟龙” 水库有惊无险
摘要: 乌兰夫在宿鸭湖水库慰问灾民大会上讲话(资料图片)。 1975年8月9日,宿鸭湖水库大坝犹如一条巨龙卧在一片汪洋中(资料图片)。李先念:“如果出问题,它就是&lsquo
乌兰夫在宿鸭湖水库慰问灾民大会上讲话(资料图片)。
李先念:“如果出问题,
它就是‘催命鬼’”
水库水位虽然回落,但险情依然存在。尤其是水库大坝经过风浪冲刷,已是千疮百孔,岌岌可危。
“根据上级指示,为迎战暴雨再次来临,决定在坝顶上增筑高1米、长23公里的防浪墙。” 孔繁斌说,中央、省、地也迅速组织了以人民解放军为突击力量的抢险队伍,投入水毁工程修复。
11日,解放军某部3000余人来到水库,等待接受任务;12日上午,省水利厅设计院工程师何家濂一行6人来到水库,帮助水库防汛;13日夜,时任省委副书记王维群在宿鸭湖水库管理局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水毁工程抢修方案。抢险领导小组随即成立。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河南省委、省革委对宿鸭湖水库防汛和水毁工程抢险都非常重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对宿鸭湖水库的安危非常关心。
河南省水利厅原副厅长兼总工程师陈惺,“75·8”特大洪水发生时参加防汛工作,先在省防汛办公室值班,后随王维群到驻马店参加抢险工作。他撰写的《随同中央慰问团工作回忆》中提到,1975年8月14日凌晨,国务院、中央军委开会研究加速排水问题,受中央慰问团派遣,陈惺和慰问团副团长、时任农林部部长沙风,慰问团成员、时任水电部水利司副司长盖国英乘飞机去北京汇报。14日凌晨进入国务院会议室时,会议室内灯火通明。李先念听取了慰问团的汇报,沙风、陈惺又汇报了河南省委要求加速排水的请求。
水电部部长钱正英起草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泄洪的联合命令时,李先念又问陈惺还有什么问题,陈惺说宿鸭湖水库还没有脱险。李先念让陈惺立刻和河南省委主持工作的同志打电话,指出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库安全,并说:“如果出问题,它就是‘催命鬼’。”
陈惺在文章中还提到,14日早晨6时他们返回驻马店给中央慰问团汇报会议情况和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联合命令后,他又汇报了李先念要求确保水库安全的指示精神。中央慰问团团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说:“如果再有水库出问题,我们就下地狱,决升不了天堂。”
纪登奎让陈惺说出灾区附近每个大型和中型水库的位置、工程规模和防汛任务的大小,由军区派驻军到水库负责防汛。陈惺每说一个水库,武汉军区参谋长就说出这个水库附近的驻军情况,并决定担任防汛任务的具体部队。
乌兰夫
到宿鸭湖水库慰问
孔繁斌介绍,8月14日上午,中央慰问团副团长乌兰夫(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东哲(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丁志辉(时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等在省慰问团团长文香兰(时任河南省委常委、省妇联主任)和驻马店地革委副主任吴明等陪同下到宿鸭湖水库慰问。
慰问团人员宣读了中央慰问电,并到灾民中间,询问灾民的生活情况。灾民深受感动,高呼感谢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关怀,决心战胜困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慰问团还慰问了参加抗洪抢险的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战士等,感谢大家的辛苦付出。
孔繁斌说,经过解放军某部和坦克师二十八团全体指战员三天三夜的紧张施工,采取草袋装土的办法,于8月16日在坝上筑起了一道长20余公里的防浪墙,32处险工全部修复。
几万人在大坝上避难
“保住了大坝,就是保住了无数人的生命。”采访中,何广亭多次提及保住宿鸭湖水库大坝的重要意义。他说,如果大坝垮塌,洪水就会像猛兽冲向下游,汝南、平舆、新蔡等县将会变成一片汪洋,其惨状难以想象。
作为居住在大坝东侧的居民,刘国恩更明白大坝一旦垮塌预示着什么。
“孙屯村10个村民组所属范围内全部都是两米多深的水,95%的房子都被水冲倒了,我们村所有居民都在大坝上避难。如果大坝垮塌,后果不堪设想。”刘国恩说。
刘国恩说,在大坝上避难的不仅有水库附近的居民,当时汝南县城以西很多居民也到大坝上避难。大坝上密密麻麻全是人,听说有5万人左右。
孔繁斌告诉记者,水库大坝最危险的时候,为确保安全,就把桂庄以南大坝上的群众转移到刘大桥以南分洪道两岸,桂庄以北大坝上的群众只能转移到比较坚固的堤段,并让大家准备木杆等浮物,以应对不测。
“我当时给汝南县委书记谢彦章打电话,告诉他宿鸭湖水库面临的危险情况,需要多扎木筏,尽快组织群众做好逃生准备,把年老体弱的群众迁往城内高处。汝南县城关镇和县直部门很快扎好几百只木筏,同时要求干部到大坝上组织动员群众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 孔繁斌说,当时他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决定先把群众安排好。
何广亭介绍,直到9日水库内水位逐渐下降,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来。由于不能及时回村,几天后,大坝上仍然到处都是人,有的等待着回村,有的四处寻找亲戚,有的相互转告水情等,飞机空投的食物等救灾物资也都在大坝上,很多群众在大坝上生活很长时间。
大坝还是新生命的诞生地
大坝不仅是几万名避难群众的救命稻草,还是新生命的诞生地。
“妇女生孩子没地方,有人用席子围成一个圈,或者几个妇女站着围个圈,就在坝上生了,还有的在汽车驾驶室里生了。” 孔繁斌说,后来有人统计,洪水发生期间,大坝上共有18个孩子诞生。
有的妇女生了孩子没衣服,坝上灾民中带有棉被棉衣的,就主动让给产妇和孩子。灾民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就像一个大家庭。
在大坝上,还发生了很多救人的感人故事,孔繁斌本人就曾下水救过人。据孔繁斌讲,8日凌晨,他带人在大坝上巡察,走到水库管理局北侧,看到附近罗庄村的群众乘着木筏向大坝上转移。一只木筏驶到离大坝20多米远的导渗沟时,因水流较急,木筏上两个小孩、一位老太太和一名中年妇女掉进两米多深的水里。中年妇女手扒着木筏,撑筏的两名青年救起一个男孩和那位老人,另一个女孩被冲出3米多远,眼看要被淹没。
情况紧急,孔繁斌就对随行的同志说:“会水的,下去救人!”他随即跳进水里,游过去把那个女孩救上筏,并帮助他们把木筏撑到坝前。随行的几名同志都不会水,在岸上干着急。
孔繁斌又帮助村民把两个木筏撑过导渗沟。由于还要巡察大坝,孔繁斌就找来几名解放军战士帮助群众撑筏,直到罗庄群众全部转移到大坝上。
“8月7日至28日,我在宿鸭湖水库度过的20多个日日夜夜,今生难忘。”谈起当年在宿鸭湖水库坐镇指挥防汛抗洪,孔繁斌至今仍感到十分自豪,他认为这是自己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一件大事。
“75·8”特大洪水期间,宿鸭湖水库共拦蓄12.28亿立方米洪水,超标准蓄水1.8亿立方米。由于中央、省和地委采取了果断有力的措施,再加上干部群众和解放军战士的共同努力,最终保住了水库大坝,也确保了下游百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创下了水库抗洪史上的奇迹。
采访中,记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宿鸭湖水库,“75·8”特大洪水期间,水库下游地区会是什么样子?
借用何广亭老人的一段话结束本报《宿鸭湖事忆》系列采访报道:“当年10万余名民工的汗水没有白洒,他们筑铸的70里大坝如铜墙铁壁,制服了特大洪魔,拯救了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虽然几十年的历史已经过去,但人们对当年他们挥锨洒汗修建宿鸭湖水库的辛苦付出,永远不会忘记!”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